玉器在卡尺测量时的尺寸获取需要注重以下几个关键点:
1. 测量工具选择
使用数显游标卡尺或高精度电子卡尺,精度建议达到0.01mm。传统机械卡尺需定期校准,避免因磨损导致误差。特殊弧形玉器需搭配半径规或轮廓投影仪辅助测量。
2. 核心尺寸参数
- 长宽高:扁平玉件(如牌佩)需标注最大长宽及厚度;立体雕件需测量三轴尺寸。
- 孔径:对玉琮、玉管等中空器皿,需区分内径(穿孔直径)与外径(器物外缘直径)。
- 特殊形制:如壁环类需注明“好”(中央孔径)与“肉”(环体宽度)的比例关系,典出《尔雅·释器》。
3. 古玉测量的特殊性
出土玉器因沁蚀或残缺,需采用三维激光扫描重建原始尺寸,同时记录风化收缩率(通常为3%-8%)。汉代玉璧的“弦纹误差”现象表明,古代砣具加工会形成±0.3mm的周期性尺寸波动。
4. 行业标准误差范围
- 现代机雕件允许公差±0.1mm
- 手工琢磨件允许公差±0.5mm
- 重大考古报告需标注测量时的环境温湿度(GB/T 16552-2017)
5. 尺寸与价值关联
良渚文化玉琮的“节高比”、红山文化玉龙的“蜷曲度”等特定尺寸比例直接影响断代和估价。清代痕都斯坦玉器对0.5mm以下薄胎有严格的“透光检视法”验收标准。
6. 现代检测技术应用
X射线断层扫描可获取内部隐藏结构的精确尺寸,如战国玉剑璏的榫卯槽深度。同步辐射技术能还原三星堆玉器埋藏变形前的理论尺寸。
注意测量时应避开玉器的“工痕汇聚区”(如阴线交汇处),这些部位因古代砣具阻力常出现微米级尺寸失真。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玉山子实测数据显示,同一器物不同部位的温差变形量可达0.07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