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辨和田玉的油性好坏
和田玉,作为中国四大名玉之首,以其温润细腻、油脂光泽而闻名于世。在和田玉的众多评价指标中,油性是衡量其品质优劣的核心要素之一。油性好的和田玉,不仅视觉上呈现出一种柔和内敛的油脂光泽,触感上也如凝脂般滑润,给人一种浑厚、沉稳的感觉。因此,学会如何分辨和田玉油性的好坏,对于收藏与选购至关重要。
和田玉的油性并非指其表面附着油脂,而是玉石自身的一种光学特征和触感体验,是其内部矿物成分、结构致密性以及抛光工艺的综合体现。主要由其显微结构决定,结构越细腻,反射光越柔和,油脂感就越强。
要科学、专业地分辨和田玉油性的好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视觉观察:感受油脂光泽
将和田玉置于自然光线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其表面反射的光线。油性上乘的和田玉,其光泽是柔和、温润、内敛的,类似于动物油脂般的光泽,不刺眼,光感仿佛是从玉石内部渗透出来的。而油性差的和田玉,光泽则显得生硬、刺眼(类似于玻璃光泽)或黯淡无光。籽料的油性通常优于山料,因其经过河流的长年冲刷,结构更为致密。
2. 触觉体验:手感是否滑润
用手触摸或揉搓玉石表面。油性好的和田玉,手感极其滑腻,如同触摸凝固的动物油脂,略有阻力感却又非常顺滑,甚至会有一种“即将融化”的黏腻感。即使盘玩一段时间,也不会感到干涩。反之,油性差的玉石摸起来则会有干涩、粗糙的感觉,或者虽然光滑但是一种“假滑”的塑料感。
3. 结构致密性:打光看内部
油性的本质与玉石的结构细腻度和致密性直接相关。使用强光手电筒侧光照射玉石,观察其内部结构。结构越细腻、颗粒感越弱、内部越纯净(非指无杂质,而是结构均匀),其油性通常就越好。如果内部结构松散,肉眼可见明显的颗粒感或粥状结构,其油性往往会大打折扣。
以下表格总结了不同因素对和田玉油性的影响:
影响因素 | 对油性的影响 | 说明 |
---|---|---|
玉料产地与类型 | 籽料 > 山流水 > 山料 | 籽料经河水长期冲刷,结构更致密,油性最佳。 |
内部结构细腻度 | 结构越细腻,油性越好 | 显微镜下可见的隐晶质结构是油性的基础。 |
矿物成分比例 | 透闪石含量越高,油性越好 | 优质和田玉透闪石含量通常在95%以上。 |
抛光工艺 | 影响初始油性感观 | 柔光抛光更能凸显天然油性,高光则可能掩盖先天不足。 |
把玩时间 | 越盘玩油性越明显 | 人体油脂与体温会加速表面氧化,提升油润感。 |
4. 避免误区:天然油性与人工抹油
市场上有一些不良商家会将油性差的和田玉浸泡在油中,或者涂抹上厚厚的婴儿油、石蜡以伪造油润感。辨别方法很简单:天然油性是内敛的,感觉是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且手感滑而不腻;而人工上油的玉石,油光浮于表面,感觉油腻粘手,用软布或纸巾擦拭后,光泽会明显减弱,甚至露出干涩的本体。购买时,用温热水冲洗一下再观察,更容易看出真假。
5. 长期盘玩:油性的变化
真正的优质和田玉,其油性会随着盘玩而变得越来越好。人体分泌的油脂和汗液会逐渐渗透入玉石微小的孔隙中,与玉石发生反应,使其更加油润光亮,这是一个长期养玉的过程。如果一块玉盘玩后反而变得发干、发乌,那其材质或油性很可能存在问题。
扩展阅读:油性与和田玉价值的关系
在和田玉的评价体系中,“油性”与“细度”、“白度”、“净度”等指标同等重要,甚至更为核心。行业内常有“买玉看油,无油不田”的说法。一块白度很高但油性干涩的玉石,其价值远不如一块白度稍欠但油性十足的玉石。因为油性是和田玉“温润以泽”的君子之德的直接体现,是其灵魂所在。因此,在挑选和田玉时,不应一味追求白度,而应综合考量,将油性放在首位。
总之,分辨和田玉油性的好坏是一个需要综合视觉、触觉和经验的过程。多看、多摸、多比较,用心去感受那份独特的温润油脂感,才能挑选到真正具有收藏和盘玩价值的优质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