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生成玉石的石山通常具备特定的地质条件和成矿环境,以下为主要的类型及形成机制:
1. 变质岩山体
- 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山脉:如昆仑山、阿尔金山等,这些地区的高压低温变质带中,蛇纹石化橄榄岩经过热液蚀变可能形成和田玉(软玉)。
- 接触变质带:花岗岩侵入碳酸盐岩(如大理岩)时,接触带易形成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矿物,例如辽宁岫岩玉、新疆且末玉。
2. 火山岩相关山体
- 火山热液矿床:缅甸北部克钦邦的翡翠矿床形成于高压低温的板块俯冲带,原生矿体常赋存在蛇纹岩化的超基性岩中。
- 火山喷发沉积岩:如河南南阳的独山玉,产于元古界火山岩系的蚀变斜长岩裂隙中。
3. 沉积岩风化残留山体
- 喀斯特地貌区:广西大化、贵州罗甸等地,碳酸盐岩经风化淋滤后,次生碧玉或玛瑙可富集于溶洞或残坡积层。
- 古河道冲积层:新疆和田的籽料即源自原生矿剥蚀后经河流搬运沉积。
4. 板块缝合带山系
- 如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某些段,板块碰撞导致超基性岩变质,可能产出青玉或碧玉,储量通常较小但品质优异。
延伸知识:
玉石生成需满足三要素: 物质来源(如富镁碳酸盐或超基性岩)、 热液活动(提供矿物质迁移介质)、 长期稳定环境(确保晶体缓慢生长)。
中国四大名玉中,除岫岩玉外,蓝田玉(蛇纹石化大理岩)、绿松石(磷块岩蚀变产物)的成矿母岩也具代表性。
现代探矿技术常通过遥感解译+地球化学异常圈定靶区,但露天优质矿脉已日趋枯竭,深部开采成本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