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地摊白银提纯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和谨慎操作的技术工作,涉及材料识别、化学处理及设备使用等多方面内容。以下是关键步骤与注意事项:
1. 材质鉴别
地摊银器多为清代民国时期的银元、首饰或杂件,需先通过以下方法确认含银量:
- 密度测试:纯银密度10.49g/cm³,可通过排水法测量,若明显偏低可能掺铜、锡或铅。
- 点试:用滴在隐蔽处,纯银呈白色(生成银),含铜会变绿,含铅出现黑斑。
- 光谱分析:有条件可用XRF检测仪快速判断成分。
2. 预处理
- 机械清理:用软毛刷去除表面包浆或污垢,避免损伤纹饰。
- 脱脂处理:用或中性洗涤剂浸泡,去除油脂和有机物残留。
3. 化学提纯方法
电解法(摩根法):
- 以银器为阳极,纯银片为阴极,银溶液为电解液,电流密度0.3-0.5A/dm²。
- 杂质(如铜、铁)留在阳极泥中,阴极沉积99.9%以上纯银,需控制电压防止银离子水解。
溶解-沉淀法:
- 将银溶于1:1,过滤后稀释溶液,加入食盐或盐酸析出氯化银。
- 氯化银用或铝片还原(需加稀催化),得到海绵银后再熔铸。此方法可能残留微量氯化物。
4. 火法精炼
- 硼砂覆盖熔炼:用石墨坩埚加热至960℃(银熔点),加入硼砂与碎玻璃作为助熔剂,可分离部分氧化物杂质。
- 灰吹法:对含铅银料,在骨灰皿中加热至铅氧化挥发,此法需通风柜操作。
5. 注意事项
- 古玩保护:清代錾刻银器等文物价值可能高于银料本身,提纯前需评估历史价值。
- 安全防护:反应会产生有毒二氧化氮,需在通风处佩戴防毒面具。
- 法律风险:部分旧银元属文物范畴,私自熔毁可能违法,需确认物品来源。
6. 杂质处理技巧
- 铜杂质:电解时可加入少量使铜以Cu²⁺形态留在溶液。
- 铁杂质:溶解阶段加入双氧水氧化Fe²⁺为Fe³⁺,调节pH至3-4形成氢氧化铁沉淀。
7. 现代替代方案
对非文物银器,建议直接交由正规冶炼厂处理,其采用的真空蒸馏或电解精炼效率更高,且环保达标。地摊常见含银量30%-90%的劣质银饰,提纯成本可能超过银价本身。
银器提纯后的可用结晶纹判断:高银锭冷却时会出现"松枝状"结晶纹,俗称"雪花银"。明清时期"纹银"标准为93.5%,现代国际标准为99.9%以上,提纯时需根据需求选择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