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邮票,又被称为"飞天马"邮票,是中国邮政在1980年5月16日发行的一套特种邮票中的一枚,其正式名称为"T46 马踏飞燕"。这枚邮票以东汉时期的著名青铜器——汉代铜奔马为图案原型,该铜奔马于1969年在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因其造型生动、跃然纸上,被誉为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邮票的发行,不仅彰显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也使这一珍贵的文物得以在邮票的形式中流传至今。

"马踏飞燕"邮票的面值为8分,设计者是著名邮票设计师刘绍基。这枚邮票的图案生动、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体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邮票上的马不是平凡的马,它的三足腾空,只有右后蹄踩在一个飞翔的燕子上,这表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动感美和力与美的结合。这也寓意着中华民族不断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枚邮票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出土的汉代铜奔马。铜奔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重量约7公斤,是一件罕见的铜艺术品。它以惊人的艺术表现力,捕捉了一个动态的瞬间——一匹马腾空而起,力踏飞燕,显得生动而富有动感。这件青铜器不仅展现了汉代铜雕艺术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生命力的独到理解和崇高赞美。
邮票的发行,促进了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了解与兴趣,同时也为邮票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一枚极具收藏价值和美学价值的珍品。自1980年发行以来,"马踏飞燕"邮票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邮票收藏中的一大亮点,深受邮票收藏家和爱好者的追捧。
不仅如此,"马踏飞燕"邮票的发行也体现了邮票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的重要作用。邮票不仅是邮政通信的一种凭证,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小小的邮票,可以窥见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艺术成就和社会发展水平。"马踏飞燕"邮票就是这样一个典范,它不仅传递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审美。
"马踏飞燕"邮票不仅是一枚邮票,它更是中国古代艺术与文化的一个缩影,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标志。其发行对于推广中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枚邮票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使其成为了不仅在中国,在世界邮票收藏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