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张邮票是清朝时期发行的"大龙邮票",于1878年8月(清光绪四年七月)由海关试办邮政正式发行。这套邮票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近代邮政制度的开端,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背景和特点:
1. 发行背景
晚清海关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Robert Hart)推动邮政改革,提议仿效西方建立现代邮政系统。1878年天津海关率先试办邮政,委托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制首批邮票,用于北方各通商口岸间的邮件往来。
2. 邮票设计
- 图案:正中为盘龙戏珠,上方为英文"CHINA",下方标注面值(如"CANDARIN(S)"),四角以汉字标注银两单位(如"壹分银")。
- 版别:分薄纸、厚纸、阔边三种,其中1882年发行的"阔边大龙"5分银因存世稀少,被誉为"华邮珍品"。
- 颜色与面值:1分银(绿色)、3分银(红色)、5分银(橘黄色)。
3. 历史意义
大龙邮票的诞生打破了中国延续数千年的驿传体系,采用预先付费制度,比官方成立的"大清邮政官局"(1896年)早了18年。其发行过程反映了晚清洋务运动中"师夷长技"的特点,海关实际控制了早期邮政权。
4. 印制技术
采用凸版印刷,初期使用手工打齿孔,齿距不规则。因无防伪措施,后期出现多处再版和仿制品,现全球仅有千余套真品存世。
5. 文化内涵
龙纹设计延续了清代官方文书样式,但整体版式参照英国邮票,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初步融合。其邮票分拣、邮路规划等制度为后来中国邮政标准化奠定基础。
目前大龙邮票的全套新票在国际拍卖市场估值超过200万元,其中1882年阔边5分银单枚曾拍出超400万港元。2018年国家邮政部门曾特别发行《大龙邮票诞生140周年》纪念邮资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