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普遍认可的奇石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灵璧石
产于安徽灵璧县,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石"之首,以"瘦、皱、漏、透"为特点,色彩以青黑为主,敲击时声音清脆如磬,清代乾隆帝曾赞其为"天下第一石"。灵璧石形成于8亿年前的震旦纪,纹理丰富,常见有龟纹、胡桃纹等。
2. 太湖石
主要产自江苏太湖流域,以"嵌空穿眼"闻名,分为水石(水中冲刷形成)和旱石(地表风化形成)。宋代"花石纲"所指即为此石,其中冠云峰(苏州留园)、瑞云峰(苏州第十中学)为典型代表。
3. 英石
广东英德特产,宋代列为贡品,分阳石(裸露地表)和阴石(地下挖掘)两类。其纹理以折皱密布著称,颜色有青灰、黑灰等,常用于制作盆景假山。
4. 昆石
苏州昆山玉峰山独有,又称"玲珑石",晶体结构呈现冰花状,洁白晶莹。开采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因矿脉仅存量稀少,有"寸石寸金"之说。
5. 黄河石
甘肃至河南段的黄河河道出产,以画面石著称,纹理天然形成山水、人物等图案。兰州段的"星辰石"表面布满圆状突起,形似宇宙星云。
6. 大化石
广西大化县红水河段产出,石质坚硬(莫氏硬度约7),色彩绚丽,常见金黄、酱红等釉质包浆,被誉为"石中陶器"。
7. 戈壁石
内蒙、新疆戈壁滩风蚀形成,包括玛瑙质地的"葡萄干玛瑙"、硅化木等。阿拉善盟产的"筋脉石"因表面纹路如血管得名。
8. 寿山石
福建福州特产,叶蜡石类,为传统印章首选材料。田黄石因其"萝卜纹"特征被称为"石帝",乾隆三连章即为田黄琢制。
9. 巴林石
内蒙巴林右旗出产,与寿山石同属印章石,其中鸡血石含辰砂呈红色斑块,有"南血北地"之说(相对昌化鸡血石)。
10. 孔雀石
含铜矿物形成的翠绿色宝石,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广东阳春有产出。其同心圆状花纹极具观赏性,清代《博物要览》已有记载。
地质学上奇石价值评估需综合考虑成因(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矿物成分(石英/方解石等)、形成年代(如三叠纪化石)及艺术表现力。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稀有石种如西藏的"天珠石"(法螺化石)因宗教文化加持更显珍贵。收藏时应注意区分天然包浆与人工作色,某些染色大理岩常被冒称为"彩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