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奇石百科,专注于文玩收藏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奇石百科 >> 陶瓷知识 >> 瓷器 >> 百科详情

有姓黄做瓷器的吗

2025-05-28 瓷器 责编:奇石百科 4625浏览

在中国陶瓷史上,姓黄的陶瓷艺术家和匠人确实存在,且在多个历史时期和窑口有过重要贡献。以下是相关实例和扩展知识:

有姓黄做瓷器的吗

1. 黄釉瓷器与皇家御用

明代弘治年间的「娇黄釉」是历史上著名的黄姓相关瓷器品类,虽非由黄姓匠人直接发明,但因其釉色呈典型的鸡油黄色,民间常称之为「黄瓷」。弘治黄釉器多为祭祀用器,《大明会典》记载其烧造由景德镇御器厂督办,虽未明确记录匠人姓氏,但地方志中提及当时督陶官下属有黄姓窑工参与釉料配制。

2. 潮州枫溪黄氏家族

广东潮州作为现代陶瓷重镇,枫溪区有黄姓陶瓷世家传承。其家族从清代晚期开始从事釉上彩绘,以「潮彩」技艺闻名,擅长在瓷器上绘制岭南风格花鸟图案。当代代表性人物黄壮龙曾获「中国工美艺术大师」称号,作品《百鹤图》大圆盘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3. 景德镇黄云鹏与古瓷复原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云鹏从事元青花、明清官窑瓷仿制研究逾50年,其创办的「皇窑」博物馆系统复烧了历代名瓷。他考证出明代嘉靖时期御器厂确有黄姓匠籍记录,并据此复原了失传的「黄地矾红彩」工艺。

4. 宜兴紫砂黄脉传承

江苏宜兴黄氏紫砂始于清道光年间的黄玉麟,其制作的「供春壶」改进了泥料配比,现存于香港茶具文物馆。现代传承人黄昕红以「黄龙山大红袍」泥料创作的绞泥作品,延续了家族对材质研究的传统。

5. 考古发现中的黄姓痕迹

福建漳州平和窑遗址出土的明代克拉克瓷碎片上,发现带「黄氏造」底款的青花残片,证实当时有家族式作坊存在。同时期磁州窑系的部分白地黑花枕底部也见墨书「黄家功夫」标记,反映北方民窑中的黄姓流派。

补充知识:陶瓷史上姓氏与窑口结合的现象常见于宋元时期,如「章氏龙泉」「陈氏建窑」等,但黄姓因与帝王色关联,明代以前较少直接用于瓷器署名。现存实物中,清代广州十三行外销瓷的纹章器上,可见欧美客商定制的「WONG」家族徽记,这是早期全球化贸易的见证。在当代,台湾莺歌陶瓷产区亦有黄姓陶艺家推动柴烧复兴运动,体现传统技艺的跨地域传承。

本站申明:奇石百科为文玩收藏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雍正、乾隆时期的胭脂红瓷器是清代单色釉瓷器中的珍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工艺特色:1. 釉色特征 胭脂红釉以微量金(Au)为呈色剂,经低温烧成,釉色呈现如胭脂般的粉红色调。雍正时期胭脂红色泽更为娇嫩,有"胭脂
    2025-09-12 瓷器 7001浏览
  • 民国时期(1912-1949年)的景德镇瓷器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但具体价值取决于多个因素,以下分点详述:1. 历史背景与工艺特点 民国时期景德镇瓷器处于传统制瓷向现代工业化过渡阶段,延续了晚清的工艺技术,但也因战乱和
    2025-09-12 瓷器 1416浏览
栏目推荐
  • 民国初期(1912-1940年代)是中国瓷器艺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涌现出多位技艺精湛的瓷器大师和匠人。以下为代表性人物及相关背景:1. 王琦(1884-1937) - "珠山八友"之首,擅长人物瓷画,尤以写意人物著称。作品融合传统
    2025-08-09 瓷器 2589浏览
  • 宋代定窑瓷器大碗的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釉色、纹饰、保存状态、传承来源以及市场热度等。以下为不同类别定窑大碗的参考价格范围及背景知识:1. 白釉素面大碗 - 普通品相:10万-50万元 - 精品(釉色莹润、胎体轻
    2025-08-09 瓷器 3795浏览
  • 景泰蓝既不是单纯的金属,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瓷器,而是一种在金属胎体上施以珐琅釉彩的复合工艺美术品,学名为“铜胎掐丝珐琅”。以下是详细分析:1. 材质构成 景泰蓝以铜(或金银)为胎体,表面通过掐丝技法固定金属
    2025-08-09 瓷器 7800浏览
全站推荐
  • 紫砂壶适合冲泡红茶,但需注意以下要点:1. 材质特性 紫砂的双气孔结构能吸附茶香,长期冲泡红茶会使壶体形成“茶锈”,提升后续茶汤的醇厚度。朱泥类紫砂壶因密度高、聚香性强,尤其适合高香型红茶(如正山小种、祁门
    2025-09-10 紫砂 7692浏览
  •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瓷器销售以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结合的品类最受欢迎,同时受旅游市场和文化消费影响。以下是当前市场表现突出的品类及相关分析: 1. 景泰蓝(珐琅彩瓷器) 景泰蓝虽属金属胎珐琅器,但常被归类
    2025-09-10 瓷器 2480浏览
  • 绿松石(Turquoise)因多孔结构和化学成分特性,遇水或接触液体时易发生颜色变化,以下是详细原因及养护要点:1. 多孔性结构 绿松石属于磷酸盐矿物,晶体结构疏松,孔隙率高(可达20%-30%)。水分或油分渗入孔隙后,会改
    2025-09-10 绿松石 8719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