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古玩修补工具种类繁多,需根据破损类型和材质选择专业工具。以下为常用工具及技术要点:
1. 粘接材料
- 环氧树脂胶:高强度粘接,适用于胎体厚重瓷器,固化后耐温性达120℃。需注意配比(通常1:1),固化时间约24小时。
- AAA超能胶:快干型氰基丙烯酸酯胶,适合小面积粘接,但脆性大,长期稳定性较差。
- 鱼鳔胶:传统天然胶,需熬制后使用,适合高古瓷修复,环保但强度较低。
2. 填补材料
- 矿物颜料混合石膏:修补胎体缺损时,需按瓷器胎土成分配比(如高岭土、石英比例)。
- 环氧腻子:可塑性强,适合复杂缺损造型,固化后硬度接近瓷胎。
- 大漆混合瓦灰:生漆改性后与砖粉调和,用于仿釉层打底,需阴房控湿(RH 80%)。
3. 整形工具
- 牙科手术刀:304钢材质,用于清理断面老化胶痕,刀头角度15°最佳。
- 微型打磨机:配备金刚石磨头(400-3000目),修复釉面需逐级抛光。
- 磁力固定器:NdFeB永磁体组合,对吸力精确调控(0.5-5N),避免挤压伤胎。
4. 补色工具
- 矿物颜料:传统需研磨至粒径<5μm,与现代丙烯酸调和剂共用。
- 喷笔套装:0.2mm口径喷笔配合空压机(压力0.3MPa),实现渐变釉色效果。
- 显微描笔:日本制松鼠毛笔,笔锋直径0.05mm,适合斗彩勾线修复。
5. 辅助设备
- 紫外光灯:365nm波长检测补胶残留,避免荧光反应暴露修复痕迹。
- 三维扫描仪:0.01mm精度建模,用于严重缺损文物虚拟复原辅助。
- 恒温烘箱:梯度升温(50-80℃)加速环氧固化,避免热应力开裂。
修复要点:
断面处理需用超声清洗(40kHz,15分钟)去除杂质。
釉层复原应采用硅溶胶渗透加固,浓度控制在5%-8%。
明代青花需用钴料(As-Co-O系)仿制,清代粉彩需玻璃白打底。
修复流程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所有材料需具备可逆性,并留存完整的修复档案。重要文物修复前必须进行材质分析(XRF/XRD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