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主要成分包括高岭土、石英、长石等矿物原料,这些原料经过高温烧制后形成致密的硅酸盐结构。以下是具体成分及其作用:
1. 高岭土(瓷土):主要成分为含水铝硅酸盐(Al₂O₃·2SiO₂·2H₂O),是瓷器的骨架材料,提供可塑性和烧结后的硬度。优质高岭土杂质少,烧成后洁白细腻,如江西景德镇的高岭土闻名世界。
2. 石英(SiO₂):占比约20%-30%,在高温下与长石形成玻璃相,增强瓷器的强度和透光性。过量会使瓷器脆性增加。
3. 长石(钾长石、钠长石):作为熔剂,降低烧成温度(通常1300℃左右),促进瓷胎致密化,形成玻璃相以填补颗粒间隙。
4. 其他辅助原料:
- 黏土:增加可塑性,但过多会导致收缩率增大。
- 骨粉或灰釉:用于骨瓷,含磷酸钙以提高透光度。
- 釉料:覆盖胎体表面,成分多为石灰釉(CaO)、釉果(钾钠硅酸盐)等,赋予光泽和防水性。
瓷器烧制分素烧(800-1000℃)和釉烧(更高温)两阶段,过程中矿物发生脱水、分解和玻化反应,最终形成坚硬、半透明的质地。中国传统的青花瓷还需钴料(CoO)作色剂,釉下彩经还原焰呈现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