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沉船瓷器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海域和相关沉船遗址:
1. 南沙群岛周边海域
南海的南沙群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多次发现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沉船,出水大量青花瓷、龙泉青瓷等。例如,2018年在南沙群岛发现的“南薰礁沉船”载有明代万历时期的景德镇青花瓷。
2. 西沙群岛海域
西沙群岛的“华光礁沉船”是南宋时期的贸易商船,出水近万件福建德化窑、景德镇窑的瓷器,以青白瓷和青瓷为主,印证了元代以前南海贸易的繁荣。
3. 广东阳江海域
“南海Ⅰ号”南宋沉船(1987年发现)是迄今最完整的沉船遗址,出土约18万件瓷器,包括龙泉窑、景德镇窑、德化窑的产品,涵盖碗、盘、壶等日常用具。
4. 菲律宾巴拉望海域
1990年代发现的“皇家船长暗礁沉船”载有明代万历时期的漳州窑瓷器(“汕头器”),证明中国与东南亚的民间贸易路线。
5. 马来西亚东部海域
如“万历号沉船”(2004年打捞)出水大量明代万历青花瓷,部分带有欧洲定制纹章,反映了大航海时代的东西方贸易。
扩展知识
南海沉船瓷器以龙泉青瓷、景德镇青花瓷、德化白瓷为主,器型多适应海外市场需求(如伊斯兰地区的扁壶、东南亚的军持)。这些沉船遗址揭示了“海上陶瓷之路”的细节,例如:
贸易网络:南宋至明代,瓷器经泉州、广州等港口运往东南亚、中东甚至东非。
技术传播:部分沉船瓷器带有波斯或欧洲纹饰,体现中外工艺交融。
年代判定:通过瓷器的釉色、胎质和款识,可辅助判断沉船年代(如元代青花钴料多含铁锈斑)。
南海沉船的瓷器不仅是贸易史的实证,也为研究古代造船技术、海洋气候变迁提供了重要材料。目前仍有大量遗址尚未发掘,未来可能进一步改写对海上丝路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