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奇石百科,专注于文玩收藏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奇石百科 >> 玉石知识 >> 玛瑙 >> 百科详情

战国玛瑙环与玛瑙觿数量

2025-07-23 玛瑙 责编:奇石百科 3016浏览

战国时期的玛瑙环与玛瑙觿是当时贵族阶层重要的礼仪佩饰与实用器具,其存世数量受考古发现、材质特性及历史背景多重因素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战国玛瑙环与玛瑙觿数量

一、关于玛瑙环的数量特征

1. 考古出土数据:战国玛瑙环在诸侯国贵族墓葬中较为常见,如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20余件,河南辉县固围村魏国墓地发现成套玛瑙环,表明其使用具有等级性。受玛瑙硬度高、耐腐蚀特性影响,完整器保存率较高。

2. 形制分类:常见单色玛瑙环(红缟、白玛瑙为主)与多彩缠丝玛瑙环两类,直径多在4-8厘米,偶见10厘米以上大型环,可能与组佩中的"瑗"功能相关。

3. 工艺特点:采用砣具配合解玉砂琢制,孔道多呈喇叭状,表面抛光精细,可见战国时期治玉技术的成熟。

二、玛瑙觿的存世状况

1. 实用与象征意义:玛瑙觿作为解结工具,在战国楚文化区发现集中(如长沙楚墓),但总量少于玛瑙环,可能与觿的青铜替代品更普及有关。

2. 形制演变:战国中晚期觿身常雕刻龙首纹或几何纹,长度约5-12厘米,部分带有穿孔,可能兼具佩饰功能。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的玛瑙觿与金鞘共存,显示贵重材质组合。

三、量化比较与存世背景

1. 材质稀缺性:优质玛瑙多来自西域,通过草原民族贸易传入中原,《管子》记载"玉起于禺氏",说明战国玛瑙器数量受限于原料流通。

2. 存世总量估算:据《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统计,馆藏战国玛瑙环超300件,玛瑙觿不足百件,但民间收藏与流散文物难以精确统计。

3. 地域分布差异:三晋地区多素面环,楚地流行雕纹觿,秦墓少见玛瑙器,反映区域文化偏好。

扩展知识:

战国玛瑙器常见"君子比德"纹饰,如谷纹环象征社稷。玛瑙觿的弧线造型可能源于新石器时代骨觿传统。值得注意的是,汉代以后玛瑙环逐渐演变为剑饰组件,其礼仪功能减弱。

本站申明:奇石百科为文玩收藏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水草玛瑙和高货玛瑙是玛瑙品类中的两大分支,主要区别体现在形成机制、外观特征、市场价值及用途等方面,以下是具体分析: 1. 形成与包裹体差异水草玛瑙:属于苔藓玛瑙的亚种,因内部含有树枝状或丝带状矿物包裹体(如
    2025-07-24 玛瑙 899浏览
  • 珍珠黑玛瑙的搭配需兼顾材质对比、色彩层次与风格统一,以下提供专业搭配建议及扩展知识: 1. 材质混搭突出质感黄金/玫瑰金镶嵌:黑玛瑙的深邃与珍珠的温润可通过金属材质提亮,18K金镶玛瑙作主石,四周点缀小颗Akoya珍珠
    2025-07-24 玛瑙 3921浏览
栏目推荐
  • 绿玛瑙和紫玛瑙的价格差异主要取决于品质、稀缺性、市场需求等因素。一般情况下,高品质的紫玛瑙通常比绿玛瑙更昂贵,但具体仍需结合以下因素分析:1. 颜色与稀缺性 - 紫玛瑙的天然紫色调相对罕见,尤其是饱和度高的
    2025-06-20 玛瑙 7196浏览
  • 蓝绿渐变玛瑙手链是一种结合天然玛瑙特性与人工渐变染色工艺的时尚饰品,具有以下特点与相关知识:1. 材质特性 玛瑙属于隐晶质石英,莫氏硬度6.5-7,质地细腻且耐磨。天然玛瑙以红、白、灰为主,蓝绿色系通常为后期优化
    2025-06-19 玛瑙 3092浏览
  • 玛瑙直播间呈现偏蓝色调的镯子可能涉及以下多种因素,需综合分析: 1. 天然玛瑙的矿物致色 - 微量元素作用:天然蓝玛瑙的蓝色通常由铜元素(Cu²⁺)或钴元素(Co²⁺)致色,但这类纯天然蓝玛瑙较为稀有,多数产地(如巴
    2025-06-19 玛瑙 3340浏览
全站推荐
  • 开壶是紫砂壶使用前的关键步骤,目的是去除窑火气、杂质,同时唤醒壶的透气性。以下是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清水煮壶(基础清洁)1. 冷水浸泡:新壶放入干净容器,加纯净水或矿泉水完全淹没壶身,浸泡12小时以上,
    2025-07-24 紫砂壶 2852浏览
  • 紫砂壶表面出现的黑色颗粒通常由以下几种原因形成,涉及材料特性、烧制工艺及使用过程中的自然变化:1. 原矿泥料特性 紫砂矿中含有铁质、锰、云母等天然矿物质。高温烧制时,铁元素在氧化或还原气氛中形成四氧化三铁
    2025-07-24 紫砂 9398浏览
  • 民国时期汪小亭的瓷器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市场差异较大,需结合具体品相、作品类型及流通情况综合判断。以下是关键分析要点:1. 市场行情范围 普通作品(如小型茶具、盘碗)价格通常在数万元区间,品相完好、题款清
    2025-07-24 瓷器 3222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