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误食钱币(尤其是硬币)是常见的儿童意外事件,需根据以下步骤紧急处理并科学观察:
1. 初步判断异物类型与风险
- 硬币通常为圆形金属,边缘相对光滑,但直径大于2.5厘米(如1元硬币)可能卡在食管第一狭窄处,需特别警惕。若为尖锐异物(如纽扣电池),需立即就医。
2. 立即停止进食并观察症状
- 避免催吐或吞服食物企图"带下"异物,可能反致误吸入气管。观察是否出现:
- 持续流涎、吞咽困难(提示食管卡顿)
- 呕吐、胸骨后疼痛
- 咳嗽、呼吸困难(警惕异物进入气道)
3. 医疗影像学确诊定位
- X光片可明确金属异物位置,但需注意:
- 硬币在正位片呈圆形,侧位片呈条状,可与纽扣电池(正位片双环征)区分。
- 若24小时内未排出,建议CT检查排除食管嵌顿。
4. 自然排出的可行性评估
- 直径<2cm的异物可能经消化道排出(胃排空时间约2-4小时,全程约3-5天),但需每日检查粪便,并用筛网过滤。
5. 急诊内镜取出的黄金时间
- 食管上段异物需在24小时内用儿童胃镜取出,延迟可能导致黏膜糜烂甚至穿孔。全麻下操作需禁食6小时。
6. 后续并发症监测
- 迟发性穿孔表现为发热、腹膜刺激征;
- 长期滞留可能造成重金属中毒(如锌币溶解)。
预防措施:
将硬币、纽扣等纳入"小物件测试器"(直径<3.1cm的物品对幼儿危险)
教育儿童"硬币不是食物"的认知训练(2-4岁为高发期,此阶段儿童用口探索世界)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数据,87%的误食硬币可自然排出,但专业医疗评估不可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