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奇石百科,专注于文玩收藏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奇石百科 >> 陶瓷知识 >> 瓷器 >> 百科详情

元代黑釉四瓜龙瓷器

2025-07-15 瓷器 责编:奇石百科 2403浏览

元代黑釉四瓜龙瓷器是元代瓷器中的一个独特品类,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反映了当时的制瓷工艺和审美趣味。以下从器型、釉色、纹饰、工艺及历史背景等方面展开分析:

元代黑釉四瓜龙瓷器

一、器型特征

1. 四瓜造型

器身通常由四个连缀的瓜棱构成,形如南瓜或甜瓜,故称“四瓜式”。瓜棱数目可能与古代“四象”观念或实用功能有关,其起伏的线条增强了立体感,便于持握。

2. 龙纹装饰

龙常盘绕于器身,或浮雕或刻划,形态矫健,多呈现元代典型的细颈、三爪特征,与唐宋龙纹相比更显粗犷奔放。部分器物在瓜棱间隙饰云纹或火焰纹,呼应龙纹的动态。

二、黑釉工艺与技术

1. 铁系釉的运用

黑釉以氧化铁为主要呈色剂,釉面乌黑莹润,部分带有褐斑或窑变效果(如鹧鸪斑)。元代黑釉继承宋代建窑、吉州窑技艺,但胎质更粗,釉层厚薄不均的现象增多。

2. 烧制难点

黑釉对窑温控制要求严格,高温下易流釉黏连窑具。元代工匠常用垫饼或支钉支烧,器底留有无釉涩圈,部分可见火石红痕迹。

三、社会文化背景

1. 游牧审美的影响

元代统治者偏好金银器的厚重感,黑釉的沉稳色调与金属器接近,四瓜造型可能模拟游牧民族皮囊容器,兼具中原与草原文化特色。

2. 宗教与象征意义

龙纹象征皇权,而“瓜瓞绵绵”寓意多子多福,此类瓷器或为贵族用具。部分学者推测其与道教炼丹盛器有关,因黑釉器常与贮藏丹药的“乌泥釉”记载相关联。

四、鉴定要点

1. 胎釉结合处:元代胎土含杂质较多,胎釉交界常见垂釉或棕眼。

2. 龙纹细节:三爪龙居多,龙鳞刻划简率,眼部多用点彩或戳印。

3. 底足处理:足墙较宽,修胎不规整,露胎处可见旋坯痕。

五、存世与收藏

目前已知的元代黑釉四瓜龙瓷器存世稀少,主要藏于北京故宫、大英博物馆等机构。2018年香港苏富比曾拍卖一件残损件,成交价逾200万港元,凸显其市场价值。此类器物因独特造型和工艺,成为研究元代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实物。

本站申明:奇石百科为文玩收藏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宋徽宗时期的御恭官窑瓷器底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价值,是北宋官窑体系的重要代表。以下是关于其底款及相关知识的详细分析:1. 底款形制与书法风格 御恭官窑底款多采用刻划或模印形式,常见“宣和年制”“大观
    2025-08-25 瓷器 7264浏览
  • 中国古代瓷器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一直备受追捧,其价格受年代、窑口、釉色、器型、存世量及历史背景等多重因素影响。以下列举部分标志性拍卖案例及相关知识扩展:1. 元代青花瓷 2015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于伦敦
    2025-08-25 瓷器 6001浏览
栏目推荐
  • 淄博胭脂红瓷器是中国传统高温颜色釉瓷器的重要品种之一,具有鲜明的工艺特征和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釉色独特:胭脂红釉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经高温烧制后呈现深浅不一的红色调,从粉红到深红均有,釉
    2025-08-04 瓷器 3124浏览
  • 瓷器罐子内壁的文字与花纹是研究古代工艺、文化及社会历史的重要载体,具有多方面价值和内涵:1. 工艺技术特征 - 内壁文字常见釉下彩、刻划或模印工艺,需借助窑内高温固色,反映古代施釉技法水平。如唐代长沙窑首创
    2025-08-04 瓷器 1188浏览
  • 手绘瓷器是根据装饰技法与彩料类型进行分类的,主要属于以下彩瓷类别:1. 釉下彩 直接在白坯上用钴料(青花)或色料绘制纹饰,施透明釉后高温烧成。青花、釉里红是典型代表,色彩持久不褪,纹饰与釉层融合。元代青花
    2025-08-04 瓷器 8498浏览
全站推荐
  • 收藏家协会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形式多样,涵盖不同收藏领域。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收藏家协会及相关扩展信息:1. 中国收藏家协会(CCA) 中国收藏家协会成立于1996年,是经民政部批准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涵盖书画、
    2025-09-02 收藏 6518浏览
  • 鉴别和田玉品质需从多个维度综合评估,以下为关键指标及扩展知识:1. 玉质细腻度 顶级和田玉呈油脂光泽,结构致密,肉眼观察无颗粒感。打光可见细微的云絮状结构,俗称"羊脂结构"。玉质越细腻,透闪石含量越高(优质料
    2025-09-01 和田玉 5277浏览
  • 铜沁玉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青铜时代,大约始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夏商时期,延续至战国、汉代,至今已有约4000年的历史。以下是关于铜沁玉器的详细说明:1. 铜沁的成因 铜沁是玉器长期与青铜器接触或埋藏于富含
    2025-09-01 玉器 6532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