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玉器的发现遍布全球多个地区,以下为重要的发现国家及相关扩展知识:
1. 中国
- 中国是史前玉器最丰富的地区,以红山文化(东北地区)、良渚文化(长江下游)、凌家滩文化(安徽)为代表。红山文化的C形玉龙、良渚文化的玉琮和玉璧具有宗教与权力象征。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西北)也有大量玉器出土,工艺涵盖切割、钻孔和抛光。
2. 俄罗斯
- 西伯利亚的马尔塔遗址(Mal'ta)出土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软玉饰品,距今约2.4万年。外贝加尔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聚落也发现玉斧等工具,反映早期玉料跨区域交换。
3. 日本
- 绳文时代(约公元前1.4万-前300年)的翡翠制品集中出土于新潟县糸鱼川市,此地是亚洲重要的硬玉产地。勾玉(曲玉)后来成为日本皇室三神器之一,可能与祭祀相关。
4. 韩国
- 朝鲜半岛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如蔚山盘龟台)出土玉制凿、管珠,青铜时代的高山文化则以碧玉匕首和权杖头著称,风格受中国辽东半岛影响。
5. 新西兰
- 毛利人的绿玉(Pounamu)文化可追溯至10世纪,原料为南岛产软玉,用于制作战斧(Mere)和佩饰,具有部落身份认同功能。
6. 中美洲(墨西哥、危地马拉等)
- 奥尔梅克文明(公元前1200年)使用翡翠制作面具与神像,玛雅和阿兹特克文明进一步将其神化,代表雨水与丰饶。中美洲玉料多来自危地马拉莫塔瓜河谷。
7. 欧洲
- 爱尔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如卡兰弗莫尔)出土硬玉岩斧头,原料可能源自阿尔卑斯山。瑞士史前湖居遗址也发现玉质工具。
扩展知识:
史前玉器功能多样,包括祭祀(中国玉琮)、工具(斧锛)、装饰(坠饰)和葬仪(塞九窍的玉握、含玉)。
玉料选择反映早期矿物认知,如中国偏好透闪石软玉(和田玉),中美洲则以绿辉石玉为主。
跨区域贸易网络在玉器传播中至关重要,例如中国东北的岫岩玉可能通过“玉石之路”流通至东亚各地。
各地区的玉器文化共同体现了史前人类对稀有材料的审美追求与社会复杂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