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品质优劣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1. 玉质细腻度:顶级和田玉呈油脂光泽,结构致密,肉眼几乎看不到矿物颗粒。籽料因长期河水冲刷,质地通常优于山料。打灯观察时,优质料子应呈现均匀的毛毡状结构,俄料常见团块状结构,青海料多具水线特征。
2. 颜色表现:
- 白玉以羊脂白为,需满足"白、润、细、韧"四要素。注意区分冷白(俄料常见)与暖白(新疆籽料特征)。
- 碧玉中俄罗斯七号矿老坑料最佳,极少黑点,色泽浓而不闷。
- 黄口料以若羌产的冰黄为贵,区别于青海黄口的嫩黄色。
3. 皮色与毛孔:天然籽料皮色有层次感,常见洒金皮、枣红皮等。真毛孔呈现不规则分布,与人工喷砂的均匀麻点不同。且末糖白山料带糖色时,糖白分界清晰的更为珍贵。
4. 产地差异:
- 新疆且末料油性突出,但多见棉点。
- 于田料以"95于田料"为传奇,质地纯净如荔枝肉。
- 俄料白度高但易显干,常需上蜡提升润度。
- 青海料透明度高,近年野牛沟老料价格攀升。
5. 工艺适配性:雕件首选新疆籽料,器皿件可考虑俄料,薄胎工艺适合青海料。特别要注意韩料容易崩口,不适合精细雕刻。
当前市场需警惕石英岩仿籽、染色戈壁料等作假手段。检测时除证书外,可用60倍放大镜观察矿物交结形态,真和田玉具典型的纤维交织结构。高端收藏建议选择带皮色的独籽作品,保值潜力更大。中古时期的和田玉器还需考量历史工艺特征,新工仿古件容易在砣工痕迹上露出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