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古董专业鉴定中心的鉴定服务通常涵盖以下几个核心领域:
1. 材质分析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红外光谱(FTIR)等仪器检测材质成分,判断是否为宣德炉的青铜基体、明清瓷器的胎土,或玉器的和田料、岫岩料等地域特征材质。例如明代青花瓷的钴料分平等,需结合化学元素比例鉴定真伪。
2. 工艺断代
通过显微观察加工痕迹(如砣工、铸孔、釉层气泡)判断制作年代。青铜器的范线焊接、瓷器的修足方式、漆器的剔犀层数等细节能反映时代工艺特征。元代青花的苏麻离青料呈色与铁锈斑,清代粉彩的玻璃白运用均为关键鉴定点。
3. 形制纹饰考据
对比馆藏标准器与历史图谱,分析造型比例、纹饰题材(如商周兽面纹、唐宋缠枝莲)是否符合时代风格。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战国玉器的谷纹排列密度等需量化比对数据库。
4. 包浆与老化痕迹
自然老化包浆呈现层次分明的氧化膜,与人为酸蚀、打磨痕迹差异明显。青铜器的红斑绿锈分层、木器的皮壳温润度、瓷器的釉面开片形态需在200倍显微镜下验证。
5. 款识书法鉴定
官窑款识的书写笔法(如康熙六字款的"熙"字四点水写法)、印章篆刻的刀工(汉印的崩茬与后仿的机械感)需结合历代书法演变史综合判断。
6. 科技辅助检测
碳14测年对有机质文物有效,热释光测年适用于陶瓷器,但需注意样本损伤风险。拉曼光谱可非破坏性检测颜料矿物成分。
补充知识:
元代至正型青花存在进口料与国产料的混用现象,需结合胎釉特征判断。
明清家具的包浆作假常使用核桃油涂抹,与自然氧化形成的哑光膜有本质区别。
高古玉的鸡骨白沁色需区分墓葬环境形成的自然结晶与火烧仿品。
鉴定报告应包含多维度数据链证据,避免单一指标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