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大陆第二批经济技术开发区,隶属于湖北省政府管辖,由国务院批准创建于1988年1月。经开区总面积为168.12平方公里,其中,开发区面积99平方公里,保税区面积69.12平方公里。建区以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贯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针,秉持决策和实干相结合的工作理念,致力于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着力于打造全国乃至全球的现代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基地。
武汉经开区国土资源,是武汉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建区以来,国土资源作为公共资源的重要支撑,武汉经开区在规划设计、土地利用、绿化建设方面不断创新,构建了良好的区域环境。
武汉经开区海拔较低,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地质条件十分优越,是典型的江汉平原区。经过多年的努力,武汉经开区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区内拥有多条公路、铁路、水路交通干线,环线、环线高速公路等交通路网已经形成。移动通讯、互联网、宽带等信息技术在武汉经开区得到快速发展。泛海三湖、束河、东湖等水系方便了武汉经开区水路交通。
武汉经开区在国土资源效益方面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建区期间,武汉经开区增加了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及服务业产值;大力引进和推广新型工业,增强了工业经济的活力和系统的现代化水平。农委和林业局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绿化建设工作也具有积极意义。开发区委、发改委、规划设计、环保等部门对绿化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性管理,统筹编制了区域绿化规划图和绿化建设方案,加大科研力量,对树种的引进、轮换和维护进行了持续和系统的研究,确保了绿化环保的协调发展。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背景下,武汉经开区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人才引进。汉江流域创新中心的建设也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和资源的支持下迅猛发展。引进国内、国际高水平学者,提供优秀的创新创业支持服务,推出“熔融计划”等多个创新创业扶持计划,营造了浓厚的科技和创新氛围。
武汉经开区独具特色的国土资源基础设施和地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