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灯光观察和田玉是鉴定其品质、结构和真伪的重要手段,正确的打灯方法能有效避免误判。以下是具体操作要点及扩展知识:
1. 光源选择
- 强光手电筒:建议使用色温6000K以上的LED冷光源,光线集中且穿透力强,便于观察玉质。避免暖光手电,可能干扰颜色判断。
- 光线角度:45度侧光适合观察表面纹理及雕工细节;90度垂直照射可检测玉料内部结构。
2. 打灯观察要点
- 透光性测试:将手电紧贴玉背面,真和田玉(尤其是白玉)会呈现均匀柔和的透光,但不及石英岩或玻璃的通透感。若光线散射不均或局部过亮,需警惕人工填充处理。
- 结构分析:优质和田玉在强光下可见细腻的"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结构粗大或模糊可能为青海料、韩料等次级玉种。籽料常见"云雾状"结构,山料则多具清晰团块状纹理。
- 裂纹与杂质:缓慢移动光源,观察内部暗裂、水线或棉絮状包裹体。天然杂质分布自然,人工注胶裂纹会呈现荧光反应。
3. 特殊处理识别
- 染色皮色鉴别:用紫光灯辅助照射,天然皮色无荧光反应,化学染剂会呈现蓝白色荧光。强光下染色部分颜色聚积于裂隙处。
- 二上皮检测:真籽料皮色由外向内渐变,打灯可见颜色与玉肉过渡自然。人工加色皮浮于表面,边界生硬。
4. 玉种特征差异
- 籽料 vs 山料:籽料透光性更柔和,常见"洒金皮"或"秋梨皮"透光现象;山料透光较强,结构更明显。
- 碧玉黑点观测:强光下俄碧的黑点呈团状,加拿大碧玉黑点更细密,玛纳斯碧玉常伴绿色斑点。
5. 注意事项
- 避免长时间高温光源直射,可能造成玉料失水或开裂。
- 观察前清洁玉石表面,油渍或指纹会干扰判断。
- 结合自然光观察颜色,灯光下白玉可能偏灰,碧玉易显暗沉。
和田玉的灯光鉴定需综合经验与仪器检测,不同产地的玉料在透光性、结构上存在微观差异。专业鉴定时可配合折射仪、显微镜等工具进一步验证。掌握光感特征对区分仿制品(如阿富汗玉、乳化玻璃)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