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董瓷器拍卖纪录保持者是多件明清时期的御窑精品,其中几项重要纪录如下:
1.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拍,刘益谦以2.8124亿港元(约合2.3亿)竞得,刷新当时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此杯为成化御窑珍品,存世不足20件,以细腻的斗彩工艺和皇家审美著称。
2. 北宋汝窑天青釉洗
2017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一件直径13厘米的汝窑洗以2.943亿港元(约合2.5亿)成交。汝窑存世仅90余件,因"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釉色和宋代极简美学被视为瓷中顶峰。
3. 清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
2010年伦敦Bainbridges拍卖会,以5.54亿成交(含佣金),创当时全球最贵艺术品纪录。此瓶结合粉彩、镂雕与机械结构,代表乾隆朝工艺巅峰。
4. 明宣德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碗
2017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以2.29亿港元成交。宣德青花以"苏麻离青"料发色著称,鱼藻纹布局疏朗,釉面呈现"橘皮纹"特征。
5. 清雍正粉青釉双龙尊
2023年北京保利春拍,以1.47亿落槌。此类器型源自唐代,雍正仿古釉色达到"类玉"效果,存世仅三件。
延伸知识:
高价瓷器多具"御窑"属性,通常带有明确年款(如"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特殊釉彩(豇豆红、孔雀绿等)或罕见器型。
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作品一旦现身拍场必引发争夺,2015年大阪藤田美术馆释出的宋代官窑八方瓶曾拍出1.14亿港元。
市场对"生货"(从未公开交易的藏品)溢价显著,如2022年香港佳士得一件未著录的明永乐青花云龙纹执壶即以1.06亿港元成交。
鉴定要点包括胎土密度、釉层气泡分布、底足修胎工艺等,例如成化瓷器底部的"糊米底"特征即为重要断代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