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折扇的把玩是一门融合艺术鉴赏、文化修养与实用技巧的学问,需从材质工艺、养护方法、使用礼仪等多维度入手,以下为系统化的把玩要点:
1. 触觉感知与初期处理
- 新扇入手需先用棉布轻拭扇骨表面,去除浮尘。竹制扇骨可置于阴凉通风处自然氧化,形成包浆前避免汗液直接接触。红木类扇骨宜先用手套盘玩1-2周,待表层析出蜡质后再上手。
- 观察扇骨接榫处是否严丝合缝,开合时感受轴钉松紧度,过紧可薄涂缝纫机油润滑,过量会吸附灰尘。
2. 材质专养技巧
- 玉竹扇骨需定期用鬃毛刷清理纹理,夏季盘玩后需用丝绸布擦拭防汗酸侵蚀。出现霉斑时用微量白茶油蘸棉签局部处理。
- 檀木类扇骨每月用蜂蜡养护一次,将蜡块置于棉布上,用电吹风低温融化后均匀擦拭,冷却后抛光。
- 湘妃竹扇注意避开阳光直射,斑纹处用软毛牙刷配合核桃油养护,比例控制在1:10(油:水)。
3. 扇面保养秘要
- 宣纸扇面展开时保持180度平铺,避免反复折压同一位置。金笺扇面用脱脂棉蘸蒸馏水轻拭,防止金箔氧化。
- 绢本扇面存放时需隔衬无酸纸,湿度超过70%应放置防潮珠。虫蛀可用花椒布袋防虫,禁用樟脑丸。
4. 使用中的力学讲究
- 开扇时拇指抵住大骨九三位置(距扇钉3/10处),食指中指辅助发力,实现单手持扇平稳展开。收扇采用"三叠法":先收两侧小骨,再合大骨。
- 演示"抖扇"技法时,手腕发力角度控制在15-20度,通过寸劲使扇面如蝶翼颤动,需反复练习防止扇骨错位。
5. 文化修养延伸
- 明清文人玩扇讲究"三听":听扇骨开合声辨做工,听扇面展风声知裱糊水平,听扇坠碰撞声鉴配饰材质。
- 专业藏家常备"扇箱",内置樟木隔断、湿度控制盒,珍贵折扇应每季度调整一次存放姿势避免变形。
6. 修复禁忌
- 大骨开裂需采用传统鱼鳔胶修复,禁用502胶水。扇面破损超过30%应找专业工匠"全色接笔",自行修补易造成二次损伤。
- 民国以前的老扇子禁止水洗,除尘可用脱脂棉蘸取75%酒精局部清洁,处理后立即用吸墨纸压平。
把玩过程中需建立养护日志,记录温湿度变化及包浆形成状态,真正领悟"掌中秋水"的文人意趣。不同材质组合的折扇还有更多独特养护门道,需在实践中持续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