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苹果玉与和田玉是三种颇具价值的玉石品种,在矿物成分、色泽特征及文化内涵上各有特色。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1. 碧玉
矿物学特征:
碧玉属于软玉( nephrite ),主要成分为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矿物,含铬、铁等元素致色。莫氏硬度6-6.5,质地细腻但常含黑色铬铁矿斑点或条纹。
颜色与产地:
以浓绿色为主,从菠菜绿到鸭蛋青色系。俄罗斯碧玉(如7号矿)以纯净度高著称,加拿大碧玉多带黄调,新疆玛纳斯碧玉含墨点较多。
文化价值:
明清时期被视为宫廷用玉,清代“痕都斯坦玉器”中多见碧玉雕件。与翡翠的“硬玉”属性不同,碧玉更显温润含蓄。
2. 苹果玉
定义争议:
“苹果玉”并非矿物学名称,市场常见两种解释:
- 绿色石英岩:部分商贩将染绿色石英岩(如“印度玉”)称为苹果玉,需警惕人工处理。
- 和田玉青苹果色料:指颜色类似青苹果的和田玉山料,属青海料或俄料,透明度较高,但油性不及传统和田籽料。
鉴定要点:
若为石英质,折射率1.54左右,无和田玉的纤维交织结构;若为和田玉,需通过检测确认透闪石成分。
3. 和田玉
核心特性:
中国四大名玉之首,透闪石含量超95%。新疆和田籽料具“毛毡状”结构,油性极佳,皮色有红皮、洒金皮等天然特征。
颜色分类:
白玉(羊脂白为)、青玉、黄玉、墨玉等,碧玉亦属和田玉分支。青海料多水线,俄料白但僵,韩料蜡质感明显。
历史地位:
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已用和田玉,儒家以玉喻德,《红楼梦》通灵宝玉即取材和田玉神话。
三者对比与选购建议
1. 价值排序:
和田玉籽料>俄碧玉>普通和田山料>染色“苹果玉”。
2. 造假鉴别:
- 碧玉见证书确认无注胶;
- 和田玉需防俄料充籽料(观察皮色是否天然);
- 苹果玉优先测密度排除染色石英岩。
3. 收藏方向:
碧玉注重颜色均匀性,和田玉追求脂粉度,苹果玉建议谨慎入手非知名品种。
玉石鉴赏需结合“种、水、色、工”,且产地并非唯一标准,现代鉴定技术(如红外光谱)能有效辅助判别。市场鱼龙混杂,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索要国检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