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证书是鉴定翡翠真伪和品质的重要凭证,通常由专业检测机构出具。证书内容包含以下关键信息:
1. 检测编号
证书顶部的唯一编号,可通过官网或二维码验证真伪,避免伪书。
2. 鉴定结果
明确标注“翡翠”或“翡翠(A货)”,A货代表天然未处理;若标注“翡翠(处理)”或“B货/C货”,则表明经过酸洗、注胶或染色等人工处理。
3. 重量
以克(g)为单位标注翡翠实际重量,对估价有直接影响。
4. 颜色描述
如“阳绿”“帝王绿”“紫罗兰”等,颜色等级与价值密切相关。天然色通常描述为“色根自然”,处理色可能标注“颜色成因存疑”。
5. 折射率
天然翡翠折射率一般为1.66(点测法),偏差过大可能为仿制品(如水沫子折射率1.52-1.54)。
6. 密度
标准值3.30-3.36g/cm³,低于此范围需警惕其他矿物冒充。
7. 放大检查
- 天然翡翠:可见“纤维交织结构”或“粒状纤维结构”。
- B货:可能标注“酸蚀网纹”“充填现象”。
- 染色翡翠:可见“颜色沿裂隙分布”。
8. 备注栏
可能注明“含其他矿物成分”(如绿辉石翡翠)或“表面有蜡层”等补充信息。
9. 检测机构资质
权威机构如NGTC(国检)、GIC(中国地质大学)等更具公信力,附带CMA、ILAC-MRA认证标志更可靠。
注意:
部分证书会标注“合成翡翠”或“翡翠仿制品”,指非天然材质。
缅甸产翡翠可能附带“缅甸宝玉石协会”认证,但产地不直接影响鉴定结论。
老坑、冰种等商业术语通常不会出现在正规证书中,需结合实物判断。
购买时务必核对证书与实物是否一致,必要时复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