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徽章、圆币和纪念币是常见的收藏品和宣传品,在制作工艺、材料选择和文化内涵上有许多值得探讨的细节。
1. 材料选择
金属徽章常用铜、锌合金、不锈钢或纯银镀金,纪念币则多用黄铜、纯铜、925银或999纯金。铜质材料延展性好,适合精细雕刻;不锈钢耐腐蚀,适合长期佩戴;贵金属纪念币具有保值功能。
2. 制作工艺
压铸工艺:用模具高压成型,适合大批量生产,细节表现力强。
冲压工艺:利用金属塑性变形,适合较厚的纪念币,边缘更光滑。
蚀刻工艺:通过化学腐蚀形成图案,适合复杂线条设计。
珐琅工艺:分景泰蓝(掐丝珐琅)和仿珐琅,前者色彩饱满,后者成本较低。
3. 表面处理
电镀工艺可做镀金、镀银、镀镍或古铜做旧效果。
喷砂处理能呈现磨砂质感,激光雕刻可实现微米级精度。
双色电镀(如金银拼色)需要多次掩膜处理。
4. 设计规范
圆形徽章直径多在30-50mm,纪念币常见30-40mm。厚度1.5-3mm为佳,过薄易变形。图案设计需考虑金属收缩率,一般留5%余量。防伪设计包括隐形雕刻、微缩文字或全息图层。
5. 文化价值
纪念币常包含历史事件、文化遗产等题材,如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熊猫币兼具艺术性和投资价值。企业徽章则注重VI系统匹配,需严格遵循Pantone色号。
6. 收藏注意事项
贵金属币应存放于惰性气体密封盒,避免硫化氧化。普通徽章可用绒布收纳防止划伤。鉴定真伪需观察齿边精细度、材质密度和官方证书防伪码。
国际造币界近年流行异形币(如多边形、镂空设计)和智能造币技术(NFC芯片嵌入)。国内部分纪念币采用彩印移印技术,使色彩层次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