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窑烧造的瓷器中,以下品种尤为珍贵,具有极高的收藏和市场价值:
1. 汝窑瓷器
汝窑为宋徽宗时期御用窑口,以“天青釉”闻名,釉色莹润如雨后晴空,带有细密开片。存世不足百件,台北故宫藏“莲花式温碗”、北京故宫“三足奁”均为国宝级文物。2017年香港苏富比一件汝窑洗以2.94亿港元成交,创宋代瓷器拍卖纪录。
2. 官窑(汴京官窑/南宋修内司官窑)
专供宫廷使用,釉色呈粉青或月白,具“紫口铁足”特征。南宋叶寘《坦斋笔衡》载“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层厚润如玉。现存代表作为故宫藏“官窑弦纹瓶”,市场流通极少,残器亦价值千万。
3. 哥窑瓷器
以“金丝铁线”开片著称,明代《格古要论》称其“取垩土作坯,釉色莹澈”。釉面有“聚沫攒珠”般的气泡特征。2018年佳士得拍卖一件哥窑葵口盘以3800万港元成交。学术界对其产地仍有争议,常见传世品多为明清仿制。
4. 定窑白瓷
北宋早期为宫廷烧造,以“象牙白”釉色与刻花工艺闻名。苏东坡曾咏“定州花瓷琢红玉”,可见其地位。带“官”“新官”款者尤为珍贵,2022年一件定窑划花八棱大盌以1.46亿港元成交。
5. 钧窑窑变釉
虽非严格意义的官窑,但陈设类钧瓷多发自钧台窑,属贡御品。“蚯蚓走泥纹”为真品特征,“玫瑰紫”“海棠红”釉色最为罕见。元代《饮流斋说瓷》评“钧窑之贵,贵在窑变”。
附加知识点:
鉴定要点:宋代官窑器多见“二次氧化”形成的火石红,胎土含铁量高,足底刮釉露胎处呈深褐色。
仿品区别:明清仿宋官釉瓷釉面亮度偏高,开片规则;现代做旧常用氢氟酸腐蚀,但自然包浆难以复制。
文献佐证:《武林旧事》记载南宋皇室用瓷“均须内窑造办”,可见管制之严。
宋代官窑代表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巅峰,其工艺秘方在南宋灭亡后失传,存世真品多为各大博物馆珍藏,民间偶见者多经长达数十年的传承有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