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器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一个代表,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一种非常特殊的品种。而紫砂壶则是紫砂陶器中的代表品种之一。一个好的紫砂壶不仅需要制作精细,还需要选用高质量的料子,因此,紫砂壶中料子的选用也尤为重要。
紫砂壶中常用的料子主要有四种,分别为紫砂泥、朱泥、绿泥和白泥。其中,紫砂泥是最为珍贵的一种料子。
首先,紫砂泥采自太湖流域的泥土。太湖水域内盛产蓝藻和灰藻,这些微生物在湖水中繁殖、死亡后落入湖底,经年累月的淤积形成了太湖泥。太湖泥中含有丰富的铁、矽、铝等元素,因而能够使制成的紫砂壶表面更加光滑,清新,自然。而太湖泥的颜色因为地域的不同,泥土的成分,天然染色剂的作用等会出现不同的色泽。其中,唯有紫砂泥中特殊的含铁成分,会在高温下发生“晕铁”的现象,从而形成了紫砂壶独特的紫色调。
其次,紫砂泥的开采非常困难。由于太湖地区的地形多为水网密布的盆地,紫砂泥的开采及运输时面临许多困难,时间和人力成本都要得到保证,因此其采集成本极高。
最后,紫砂泥的储量非常有限。因为太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人口增长迅速,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紫砂泥的储量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也是造成紫砂泥稀有而珍贵的一大原因。
虽然紫砂壶中的其他泥料如朱泥、绿泥等均有各自的特点和价值,但紫砂泥之所以贵重,主要是因为其开采难、储量少、制作过程更为复杂,并且在收藏界中已经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与价值。因此,只有制作过程极为熟练并且精于选材,才能够制作出珍贵的紫砂壶。同时,购买紫砂壶时,也要特别注意其所选用的泥料,否则不但会影响日后的使用和收藏价值,还有可能受到欺骗,购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