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刷胶(又称“施胶矾”)是重要的基底处理工艺,尤其在工笔画和绢本绘画中较为常见。是否需要刷胶取决于以下因素:
一、需要刷胶的情况
1. 宣纸或绢本的固化处理
- 生宣纸或生绢吸水性强,直接作画易导致颜料晕散。刷胶矾水(明胶与明矾混合液)可形成抗水层,使纸张或绢变为“熟宣/熟绢”,便于精细勾勒和反复渲染。
- 胶矾比例需严格把控(传统常为胶3矾1,加水稀释),过量会导致脆化开裂。
2. 矿物颜料的固定
- 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颜料颗粒较粗,刷胶可增强附着力,防止脱落。工笔画中常采用“三矾九染”技法,通过多次胶矾处理稳固颜料层。
3. 修复与保护
- 古画修复时,胶矾用于加固老化绢丝或纸张,避免修复过程中二次损伤。
二、不需刷胶的情况
1. 写意画创作
- 生宣纸的渗墨特性是写意画的精髓,刷胶会破坏水墨的自然晕染效果。
2. 现代合成材料应用
- 部分现成熟宣或绢本已预制胶矾层,无需重复处理。丙烯媒介剂等现代材料也可替代传统胶矾。
3. 特殊技法需求
- 如追求泼墨、水拓等实验性效果,胶矾反而会限制材料流动性。
三、注意事项
胶矾老化问题:长期储存的胶液易腐败,需现配现用,可加入少量防腐剂(如樟脑)。
环境适应性:北方干燥地区需降低矾的比例,防止脆裂;潮湿地区可稍增矾量以增强抗潮性。
中国传统绘画的材料工艺深具匠作智慧,刷胶与否需综合考量媒介、技法及保存需求,灵活应用方能延续丹青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