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玉石真假的方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判断,以下是一些专业且实用的鉴别手段:
1. 观察颜色与光泽
- 天然玉石颜色自然柔和,分布不均,常有色根(如翡翠的翠性)。人工染色玉石颜色浮于表面,过于鲜艳或呆板,紫外灯下可能显现荧光反应。
- 天然玉石的油脂光泽或玻璃光泽温润,假玉(如玻璃仿制品)光泽刺眼,呈现塑料感或蜡状光。
2. 检查质地与结构
- 真玉质地细腻紧密,透光观察常有纤维交织结构(如和田玉的毛毡状结构)。合成玉或压粉玉结构均匀无杂质,过于完美。
- 放大镜下可见天然玉石的微小裂隙或矿物包体,仿制品则可能有气泡或模具痕迹。
3. 硬度与密度测试
- 玉石硬度较高(翡翠莫氏硬度6.5-7,和田玉6-6.5),可用小刀轻划表面,真玉无痕。但需注意避免损伤玉器。
- 真玉密度较大(翡翠3.33-3.34 g/cm³),手感沉甸,相同体积下比仿制品更重。
4. 声音鉴别
- 用金属棒轻敲击,天然玉石声音清脆悠长(如翡翠“钢音”),假玉声音沉闷短促。
5. 透明度与光斑
- 真玉透光性因品种而异,光线穿透时边缘柔和。人工材料可能全透明或不自然混浊,强光下可见胶质填充的“蛛网状”纹路(B货翡翠)。
6. 证书与仪器检测
- 正规鉴定证书(如NGTC、GIA)是重要依据,可核查编码防伪。
- 专业机构使用折射仪、光谱仪等检测折射率(翡翠1.66)、吸收光谱等数据。
7. 热导率测试
- 玉石导热性好,贴皮肤有冰凉感且持久,塑料或玻璃仿品迅速升温。
8. 化学试剂检测
- 染色玉可用擦拭,若掉色则为假货(注意可能损坏玉表)。
扩展知识:
A/B/C货区分:A货为天然无处理;B货经酸洗充胶;C货为染色处理。B+C货兼具酸洗与染色。
仿冒常见材质:石英岩(“京白玉”)、岫玉、马来玉(染色石英)、脱玻化玻璃。
籽料与山料:和田玉籽料带天然皮色与毛孔,山料打磨后缺少自然特征。
鉴定时需多方法结合,避免单一指标误判。高价玉器建议委托专业机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