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古董需要根据材质、年代和保存状况选择合适的方法,错误的清洁方式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损伤。以下分类说明清洗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金属类古董(铜器、银器、铁器等)
1. 表面浮尘处理
使用软毛刷(驼毛或羊毛刷)沿纹理单向清扫,避免划伤包浆。
压缩空气罐吹扫复杂镂空部位,气压需控制在0.3MPa以下。
2. 氧化层处理
青铜器绿锈:采用5%碳酸钠溶液局部软化后,用竹刀机械剥离,保留无害碱式碳酸铜锈。
银器硫化层:可尝试5%甲酸溶液浸泡(不超过30秒),立即用去离子水冲洗。
3. 特殊材质禁忌
鎏金器物禁用任何化学溶剂,建议用脱脂棉蘸取无水乙醇轻拭。
铁器除锈后需立即涂覆微晶蜡防护层。
二、陶瓷类古董
1. 土沁清理
采用超声波清洗机(40kHz频率)配合蒸馏水,时间控制在90秒内。
顽固钙化物可用3%EDTA二钠盐溶液局部敷贴,pH值维持在7.5-8.0。
2. 釉面保护
高温釉瓷器可用含硅油养护剂(如Renaissance微晶蜡)。
低温彩绘瓷器禁止接触有机溶剂,建议使用唾液酶清洗法(pH6.5-7.0)。
三、有机材质(木器、字画、象牙)
1. 木质器物
霉斑处理:先用UV-C紫外线灯照射(波长275nm,距离50cm,不超过10分钟)。
残蜡清除:加热至50℃后使用竹制刮刀,配合-乙醇混合液(1:3比例)。
2. 纸质文物
酸化处理:pH值低于5.5时需进行脱酸,常用氢氧化钙-碳酸氢镁缓冲溶液。
污渍去除:水渍可用毛边纸吸附,油渍使用-乙醇(1:1)混合蒸汽熏蒸。
四、玉石珠宝类
1. 多孔材质(珊瑚、珍珠)
避免接触水,采用氧化铝粉末干磨清洁。
超声波清洗仅适用于硬度>7的宝石(如翡翠),需排除结构性裂隙。
2. 有机物包浆保留
传世玉器的玻璃光效应禁止打磨,可使用10%氨水熏蒸软化污垢后轻拭。
注意事项:
1. 所有操作前需在隐蔽部位测试,建议使用体视显微镜(20-40倍)观察材质结构。
2. 环境控制:相对湿度维持45-55%,温度18-22℃,避免阳光直射。
3. 出土文物需先进行X射线荧光分析(XRF)确定元素组成再制定方案。
4. 建立完整的清洗档案,记录使用试剂浓度、作用时间等参数。
对于价值较高的古董,建议联系专业文物修复机构处理。日常维护可使用无酸材料包裹,并定期检查保存环境。不同材质的古董需分开存放,避免材料间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