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假绿松石可通过以下方法综合判断:
1. 颜色观察
- 天然绿松石颜色不均匀,常见铁线分布,色调多为天蓝、蓝绿或浅绿。
- 染色绿松石颜色鲜艳均一,孔隙处有色素沉积,用蘸的棉签擦拭可能掉色。
2. 铁线特征
- 天然铁线呈不规则网状,有立体感,边缘过渡自然。
- 人工铁线(如压制品)线条呆板,可能呈现"蜘蛛网"状刻意分布,部分用黑色胶体模仿。
3. 放大检查
- 使用10倍放大镜观察:染色后的白色基体矿物(如菱镁矿)颗粒间可见颜色富集;注胶品表面有蜡状光泽,可能残留气泡。
- 合成绿松石(如吉尔森法)结构过于均匀,缺乏天然矿物包体。
4. 密度测试
- 天然绿松石密度2.6-2.9g/cm³,注胶或染色品密度偏低(如菱镁矿染色仅2.0-2.2)。可通过静水称重法检测。
5. 紫外荧光
- 部分注胶绿松石在长波紫外线下有蓝白色荧光,但需注意某些天然绿松石含磷也会弱发光。
6. 热针测试
- 用烧热的针尖触碰不显眼处,注胶品会散发塑料熔化的刺鼻气味。注意此法属破坏性检测。
7. 专业仪器分析
- 红外光谱能检测有机填充物特征峰;X射线荧光可分析铜、铝等元素比例是否异常。
8. 价格甄别
- 高瓷蓝无铁线绿松石克价常达数百元,低价"完美"品需警惕。染色菱镁矿常冒充"波斯级"绿松石。
扩展知识:
常见仿品包括染色羟硅硼钙石("白松染色")、玻璃及塑料,其中染色玉髓因硬度相近最难辨别。
美国睡美人矿已闭坑,目前市场流通的"睡美人蓝"多为中东料或处理品。
天然绿松石吸水性强,未经优化的原矿久戴会变色,而稳定化处理过的则颜色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