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箭头是冷兵器时代的重要武器部件,也是古玩收藏中极具历史价值的品类。根据材质、形制和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材质分类
- 石制箭头:新石器时代常见,多用燧石、黑曜石等坚硬石材打磨而成,截面呈三角形或柳叶形,部分带有血槽。
- 青铜箭头:商周至汉代主流,采用范铸法制作,常见三棱锥形、双翼带倒钩形,战国时期出现毒箭专用的镂空箭头。
- 铁制箭头:汉以后普及,宋代出现破甲能力强的四棱锥形“透甲锥”,明代有带响哨的鸣镝。
2. 形制与功能
- 双翼箭镞:商周典型设计,扁平双翼增强切割力,箭杆绑缚处多设銎孔。
- 三棱箭镞:秦代兵马俑出土物显示其标准化生产,空气动力学优异,穿透力强。
- 月牙箭:辽金时期狩猎用,宽刃设计可切断绳索或对无防护目标造成大面积创伤。
3. 特殊类型
- 箭:宋代《武经总要》记载的捆绑包的火箭箭头。
- 礼仪箭:清代宫廷使用的鎏金錾花箭头,象征意义大于实战价值。
4. 鉴定要点
- 锈色分布:自然氧化呈层次状,伪造锈多为化学催生。
- 铸造痕迹:真品有范线、气孔等原始工艺特征。
- 磨损规律:实战箭头常见使用痕迹与修复迹象。
5. 历史演变
早期箭头注重杀伤力,随着铠甲的进步,箭头向穿透性发展。元代蒙古骑兵使用的小型铁箭镞,兼顾射程与破甲能力。明清时期因火器兴起,箭头逐渐转为辅助武器。
6. 收藏注意事项
- 某些特殊形制(如带文字铭文)可能涉及文物管制。
- 出土箭头需注意锈蚀物的稳定性处理。
- 宋元时期的箭镞因存世量大,是初学者的常见入门品类。
古代箭头是研究军事史、冶金技术的重要实物,不同时代的工艺差异反映了生产力水平与战争形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