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作为中国四大名玉之首,其价值评判中颜色是关键因素之一。最高品质的和田玉颜色需满足以下标准:
1. 羊脂白玉
- 颜色特征:呈油脂光泽的乳白色,白度如同凝脂,带有微黄的暖色调(非纯白),质地半透明。
- 价值核心:油润度与白度的平衡,新疆和田籽料中的优质羊脂白玉堪称顶级,古籍称"白如截肪"。
- 市场现状:现代鉴定标准放宽,需注意与俄料、青海料的区分,真品在紫外线下无荧光反应。
2. 黄玉
- 稀有性:原生矿形成的栗子黄、蜜蜡黄极为罕见,明代《格古要论》尊其为"玉以黄为上"。
- 鉴定要点:需与黄口料(山料)、黄沁籽料(次生色)区分,原生黄玉硬度(6-6.5)高于多数仿品。
3. 墨玉
- 石墨致色原理:真正墨玉由石墨包体致色,打光可见星点状结构,全黑不透光为佳。
- 常见混淆:与黑色卡瓦石、黑青玉的区别在于透光颜色和玉质细腻度。
4. 碧玉
- 顶级品类:俄罗斯七号矿菠菜绿,颜色饱和度高,黑点少;新疆玛纳斯碧玉多含铬铁矿黑点。
- 特殊品种:鸭蛋青属粉青细分,结构细腻但颜色饱和度较低。
5. 青白玉与糖玉
- 过渡价值:青白玉介于白、青之间,宋元时期多用;糖色占比超85%可定名糖玉,且末糖玉红糖色最佳。
颜色以外的关键指标:
结构:纤维交织结构越致密,品质越高,侧光观察可见"毛毡状"特征。
产地特征:籽料皮色(洒金皮、枣红皮)需与人工染色鉴别,真皮有渐变过渡。
收藏建议:
颜色价值需结合玉质综合判断,国际证书(如GIA)对和田玉分类有限,国内NGTC检测更专业。当代矿脉枯竭,优质和田玉年涨幅达15-20%,收藏级作品需关注大师工痕与原料匹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