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中瀑布与水的精细画法需结合传统笔墨技法与自然观察,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用笔与墨色层次
- 瀑布常用中锋悬腕勾勒轮廓,线条需流畅有力,体现水势动态。侧锋皴擦表现岩石肌理,与瀑布形成刚柔对比。
- 墨分五色:通过淡墨层层渲染水雾,重墨点苔强调落差处的水花。远瀑用淡墨虚化,近景瀑布可留白或以细线勾出水流分支。
2. 留白与虚实处理
- 传统技法中"计白当黑"尤为关键。瀑布主体留白,边缘以淡墨晕染表现水汽,山石遮挡部分需渐隐渐现,增强空间感。
- 水流转折处可飞白用笔,模拟湍急水流的迸溅感;缓流区域则用平行弧线表现水纹韵律。
3. 特殊技法应用
- 撒盐法:在未干墨色上撒盐,形成自然渗化的水晕效果,适合表现瀑布底部的雾气。
- 撞水法:先用湿笔铺水,趁湿注入浓墨,形成自然扩散的水墨交融效果,适合处理远景瀑布。
飘雪技法:以弹点表现水珠四溅,需控制疏密节奏。
4. 构图与动态表现
- S形构图是经典布局,通过山石交错引导视线沿瀑布走向移动。
- 高远法表现悬崖飞瀑时,需加强顶部水源的曲折变化,底部配以潭水涟漪形成呼应。
- 水面倒影用横笔淡墨扫出,保持笔意连贯,避免呆板。
5. 历代名家技法参考
- 南宋马远《水图》十二帧,系统总结了不同水态的笔法,如"层波叠浪"的密集曲线、"黄河逆流"的逆笔颤动。
- 清代袁耀山水中的瀑布常作"之"字形转折,通过墨色浓淡交替表现水光的明暗变化。
6. 材料选择要点
- 生宣适宜表现水墨渗化,熟宣可作工笔水纹。画大幅瀑布时,宜用加厚棉料宣纸承载反复皴染。
- 宿墨慎用,新鲜墨色更易表现水的通透感,可适当掺入花青或赭石调节冷暖色调。
理解水势的自然规律是根本,需观察真实瀑布的聚散、落差、流速差异。宋代郭熙《林泉高致》强调"水活物也",作画时应把握"欲坠未坠"的刹那动态,避免程式化表现。现代创作可结合西画光影,但需保持笔法的书写性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