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翡翠行业中,“一手的价格”通常指批发交易中针对特定批次翡翠的整体报价方式,具有以下核心特点和延伸知识:
1. 批发交易模式
- 指卖家将同一矿口、相似品质或同一批次的翡翠(如多个手镯、挂件等)打包出售,买家需整体购买,不可单独挑选。常见于缅甸公盘、揭阳阳美市场等源头交易场景。
2. 定价影响因素
- 整体品质均衡:同一手货品通常保持近似种水(如冰种、糯化)、颜色(阳绿、紫罗兰)和工艺水平,均价由其中中等品质的货品决定。
- 瑕疵率折价:若批次中含明显绺裂或杂质,卖家可能降低整手价格。
- 数量规模效应:单件货品数量越大(如50只以上手镯),单价往往更低。
3. 行业
- 不透明议价:批发商常对品质较高的单品隐藏报价,通过“配货”形式要求买家连带接受普通货品。
- 起货预判:行家会评估毛料起货后的预期价值,如莫西沙场口料通常按预估成品价的30%~50%报价。
4. 与零售价差距
- 一手价通常为终端零售价的20%~60%,例如:一手冰糯种手镯批发价8,000-15,000元/只,商场售价可能达30,000元以上。
5. 特殊交易场景
- 缅甸公盘投标时,同一标号翡翠原石可能按“一手走”报价,包含高货与陪标石;
- 网络直播中所谓“一手走”可能是营销话术,实际为混合品质快速清仓。
补充知识:
高色料多以“单件议价”为主,只有中低端普货才适用一手价;
专业买家会计算“起货率”,即预估加工损耗后的实际成本;
近年出现“拆包费”概念,指买家为拆分整手货支付的额外费用。
注:实际交易中需警惕以“一手便宜”为名的处理品套路,建议新手通过第三方鉴定机构(如NGTC)核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