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玉石种类繁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用玉石及其相关特性与功效:
1. 和田玉
具有安神镇静、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中医认为其可平衡人体阴阳,长期佩戴有助于缓解焦虑、改善睡眠。主要成分为透闪石,温润细腻,古人常用其制作医疗器具。
2. 翡翠
性凉,归心、肝经,传统医学认为其能清热解暑、缓解眼部疲劳。佩戴翡翠饰品可帮助稳定情绪,现代研究还发现其含有微量元素,可能对皮肤有一定滋养作用。
3. 玛瑙
分为红玛瑙、黑玛瑙等多种类型。红玛瑙可增强气血,改善内分泌;黑玛瑙常用于吸收负能量。玛瑙含二氧化硅,古人将其研磨入药以治疗热症。
4. 绿松石
在藏药中称为“法螺”,具有解毒、护肝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眼部疾病和呼吸道感染。含铜、铝磷酸盐,其蓝色调与铜离子有关。
5. 琥珀
是古代树脂化石,中医用于镇静安神、活血散瘀。琥珀酸是其有效成分,可抗炎镇痛,常制成粉末或饰品使用。
6. 珍珠
归心、肝经,能明目安神、解毒生肌。含碳酸钙和多种氨基酸,内服(如珍珠粉)可美容养颜,外用可治疗溃疡。
7. 青金石
古埃及人用作消炎镇静的药材,其蓝色部分含硫和钠,被认为可降血压、缓解皮肤炎症。
8. 紫水晶
性温和,有助于集中注意力,缓解头痛。石英晶体结构产生的压电效应被认为可调节人体磁场。
9. 黄蜡石(黄龙玉)
属石英质玉,中医理论认为其能健脾和胃,黄色对应脾胃经络,常用于改善消化功能。
10. 蛇纹石玉(岫玉)
含镁质碳酸盐,部分地区民间疗法中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疼痛,研磨后外敷。
11. 砭石
一种黑色微晶石灰岩,含30多种微量元素,中医砭术中用其刮痧、温灸,可疏通经络。
12. 雄黄玉(鸡血石)
含辰砂(硫化汞),古代有限用于杀虫解毒,但因毒性需严格遵医嘱,现代使用较少。
药用玉石的应用需结合中医理论,不同颜色和矿物成分对应不同,如红色玉石多补血,绿色主肝,白色入肺等。需注意:部分玉石含重金属(如雄黄、朱砂),需专业处理;玉石疗法多为辅助手段,不能替代正规医疗。佩戴或使用前建议咨询中医师,避免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