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古币“铜元一钱”是朝鲜王朝时期铸造的青铜货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1. 历史背景:铜元一钱主要流通于朝鲜王朝(1392-1910年)中后期,尤其在18至19世纪大量发行。这一时期朝鲜经济以农业为主,货币铸造技术借鉴中国明清制钱工艺,但成色和重量通常低于中国铜钱。
2. 形制特征:
- 直径约24-26毫米,重量3-4克,中央为方孔。
- 正面铸有汉字“朝鲜通宝”或“常平通宝”,部分版本标注“一钱”字样。
- 背面可能有铸造局标记(如“户”“工”)、纪年或符号。
3. 铸造体系:朝鲜采用“当五钱”“当十钱”等纪重体系,“一钱”为基础单位。实际铸造中常因铜料短缺导致减重现象,后期甚至出现不足1克的劣质钱。
4. 文化融合:
- 钱文使用汉字体现中华文化影响。
- 部分钱币背面添加八道名或八卦符号,反映本土化设计。
- 常平通宝体系持续使用至1892年,成为朝鲜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
5. 版本差异:
- 早期版本文字挺拔清晰,铜质青白。
- 晚期版本文字粗率,铜色发红含锌量高。
- 特殊版别有背“训”“元”等局名,以及阔缘、窄缘等版式。
6. 存世现状:普通品相市场价约50-200元,品相极佳或特殊版别可达千元以上。朝鲜钱币因铸造粗劣,现存完整品较少,锈蚀严重者需谨慎清理。
朝鲜货币史与中日两国密切相关,17世纪后日本宽永通宝也曾大量流入朝鲜。1883年朝鲜设立近代造币厂,开始机制币铸造,传统方孔钱逐渐退出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