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作为中国古董古玩交易的重要集散地,市场规模庞大但诈骗案件频发,需警惕以下常见手法及防范要点:
1. 赝品伪造技术高超
科技手段仿古:利用化学做旧(如强酸腐蚀、土沁模拟)、3D打印复制胎体、电脑摹刻款识等技术制造高仿品,部分赝品甚至能骗过仪器检测。景德镇仿明清青花、河南仿青铜器、苏州仿书画是重灾区。
拼接修复做旧:将残件拼接成"完整器",或在新胚上嫁接真品残片(如瓷器底足、玉器局部),通过"皮壳包浆"处理掩盖接痕。
2. 虚假鉴定套路深
协会背书陷阱:伪造"权威鉴定证书",冒充故宫专家或海外机构(如香港某拍卖行),实则通过收取高额鉴定费(5000-2万元/次)盈利。
仪器报告造假:利用热释光测年法的样本污染漏洞,或收买小型检测机构出具虚假光谱分析报告。
3. 拍卖骗局产业链
虚高估价诱骗:以"海外回流""皇室旧藏"为噱头,将普通物件估出天价(如民国民窑谎称官窑),要求支付前期宣传费(通常估值的1%-3%)。
虚假举托成交:安排"托儿"在小型拍卖会制造竞价假象,诱使买家高价接盘,事后拍卖公司迅速注销。
4. 交易过程中的欺诈
灯光环境:使用特殊色温灯光掩盖修复痕(如紫外线灯隐藏补彩),或在密闭空间交易阻碍细致查验。
调包计:验货时出示真品,交付时通过手法调换(常见于玉器、钱币等小件)。
专业建议:
溯源比对:查证文物商店备案编号(需有省文旅厅颁发的《文物经营许可证》),对比博物馆藏品的器型、纹饰细节。
科学检测组合:交叉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拉曼光谱、显微放大(40倍以上观察釉面气泡分布)。
司法保障:大额交易前公证处备案,合同需明确注明"包真条款"(如"承诺若经司法鉴定为赝品全额退款并赔偿检测费用")。
国内市场流通的明清官窑瓷器真品率不足0.3%,近五年广州荔湾、文昌北路一带涉案金额超百万元的古董诈骗案年均37起,建议通过国有文物商店等正规渠道购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