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钱币真伪可通过以下方法综合判断,需结合专业知识与工具:
1. 材质与重量检验
真币通常采用特定金属配比(如铜镍合金、金银等),重量精确到毫克级。使用精密电子秤称重,与央行公布的官方数据对比(如第五套1元硬币重6.1克)。可能因掺杂其他金属导致密度不足,手感轻飘。
2. 磁性特征检测
多数现代硬币含磁性元素(如新版1元硬币的)。用磁铁测试磁性反应,若完全无磁性或磁力过强均属异常。纸币中的安全线也可能有定向磁性,需用专业磁检仪。
3. 图案与微缩文字
真币图案线条清晰,无模糊或断线。借助放大镜观察:
- 纸币底纹有渐变色调和隐形面额数字。
- 硬币边齿均匀细密,常出现毛刺或缺齿。
- 1999版后的含微缩文字(如"RMB100"),多印刷粗糙。
4. 光学防伪技术
- 光变油墨:如第五套100元字样随角度变色(绿→蓝)。
- 水印:透光观察,真币水印层次分明,常为印刷白案。
- 全息贴膜:倾斜时显示动态图案(如英镑的 holographic patch)。
5. 紫外荧光反应
在紫外灯下:
- 真币纸张无荧光(部分外币有特定荧光纤维)。
- 纸张常含增白剂,整体泛蓝白荧光。
- 真币安全线呈分段荧光(如的黄色荧光条)。
6. 触觉鉴别
- 真币采用凹版印刷,衣领、盲文等部位有明显凹凸感。
- 硬币表面为镜面与喷砂工艺结合,多粗糙平整。
7. 专业机构鉴定
复杂案例可送央行分支机构或NGC/PCGS等评级公司,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检测金属成分,或红外光谱分析油墨。
扩展知识:
高仿"超级"可能通过改造真币(如拼接、化学处理)制成,需重点检查序列号是否重号、拼接痕迹。
古钱币鉴定需结合锈色(真锈坚硬分层)、声音(清脆悠长)及铸孔特征。
部分国家发行聚合物钞票(如加拿大),具有透明视窗等独特防伪。
注意:个人鉴定存在误差,大额交易建议使用银行验钞机或权威机构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