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金银玉器石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了解秦汉时期金银器、玉器、石雕的发展背景及其在工艺、形制、纹饰上的特点。
- 掌握典型器物(如金缕玉衣、秦陵铜车马、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
- 理解秦汉时期金银玉器石雕与政治、宗教、丧葬制度的关联。
2.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通过实物或图像分析秦汉工艺美术特征的能力。
- 引导学生对比先秦与秦汉时期工艺技术的演变。
3. 情感目标:
- 感悟秦汉艺术的恢弘气势与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金银器的錾刻工艺、玉器的礼制功能、石雕的写意风格。
难点:秦汉艺术中的“大一统”思想在器物上的体现。
三、教学内容
1. 发展背景
- 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加强,手工业官营制度成熟,推动工艺美术标准化。
- 丝绸之路开通促进金银器工艺吸收中亚、西亚元素(如掐丝、炸珠技法)。
2. 金银器
- 典型器物:
- 汉代金缕玉衣(河北满城汉墓出土),体现等级制度与“玉殓葬”观念。
- 秦代金柄铁剑(始皇陵陪葬坑),展示鎏金与金属复合工艺。
- 工艺特点:錾刻、镂空、错金银技术成熟,纹饰常见云气纹、兽纹。
3. 玉器
- 功能分类:
- 礼玉(璧、圭)、葬玉(玉琀、玉握)、装饰玉(组玉佩)。
- 艺术特征:
- 汉代玉器趋于写实,如“汉代玉舞人”动态流畅;蒲纹、谷纹流行。
4. 石雕
- 代表性作品:
- 霍去病墓石雕群(马踏匈奴、卧虎),采用“因势象形”的浑厚技法。
- 东汉画像石(山东武氏祠),以减地浮雕表现历史故事。
- 风格演变:秦代写实(兵马俑)→汉代写意,突出气势与。
四、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展示高清文物图片、3D复原视频(如秦陵铜车马结构解析)。
2. 对比分析:对比战国错金银器与汉代金器的纹饰差异。
3. 实践讨论:分组模拟考古报告,分析一件器物的工艺与文化意义。
五、扩展知识
秦汉玉器与道教:汉代玉璧常见“四灵纹”(青龙、白虎等),反映升仙思想。
石雕的“天人合一”:霍去病墓石雕与自然环境融合,象征汉代“天人感应”观念。
海外影响:汉代金器上的翼兽纹可能受波斯艺术启发,体现早期中外交流。
六、课后思考
1. 秦汉金银玉器如何体现“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
2. 对比古希腊石雕,分析汉代石雕写意风格的成因。
七、参考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孙机)
纪录片《秦始皇陵的惊天秘密》(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