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玉器风格特征:
1. 粗犷豪放:受蒙古族审美影响,造型追求大气磅礴,常见大型器皿与摆件,刀法遒劲有力,纹饰简约豪迈。
2. 多层镂雕技术:发展出立体深雕工艺,尤其以「海东青啄雁纹」为代表,透雕层次可达3-4层,展现草原狩猎场景。
3. 题材创新:引入「春水」「秋山」系列主题,前者表现鹘擒天鹅,后者刻画虎鹿山林的塞外风情。
4. 镶嵌工艺:盛行玉与金银的结合,如「渎山大玉海」采用独山玉料,外壁镶嵌金丝纹饰,体现游牧民族贵金属审美。
明代玉器风格特征:
1. 宫廷制式化:永乐年间设立御用监,玉作规范化发展。典型如「子冈牌」形制标准,正面浅浮雕,背面阴刻诗文。
2. 仿古风潮:嘉靖万历时期大量摹制商周青铜器造型,玉卣、玉觚等礼器常见饕餮纹、夔龙纹等复古纹样。
3. 文人化倾向:「陆子刚」款作品代表文人玉雕,常琢山水画意与书法结合,采用「磨地阳纹」技法使画面具有浅浮雕效果。
4. 宝石组合:中期开始流行玉与红蓝宝石、碧玺的镶嵌工艺,如金镶玉带板常见杂宝纹装饰。
5. 工艺精细化:使用「锼弓子」拉丝工具,使镂空纹饰更纤巧,活环技术成熟,玉卣双耳常见活动链环。
材质方面,元代多用和田青玉与灰白玉,明代则偏好优质白玉,尤其嘉靖后大量使用缅甸翡翠。鉴定要点需注意元代玉器多见砣具留下的放射性痕,明代则呈现抛光细致的玻璃光泽。两者均反映当时社会风尚,元代体现多元文化融合,明代则展现江南审美对宫廷工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