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颜料中的肉色是人物皮肤表现的基础色,掌握其使用技巧对写实肖像或人体绘画至关重要。以下是肉色调配与应用的核心方法及延伸知识:
一、肉色的基础调配原理
1. 暖调肉色
以钛白或锌白为基底,加入少量镉红或朱红、微量镉黄或土黄(如浅土黄)。若需降低饱和度,可调入少许熟褐或赭石。欧洲古典绘画常加入透明铁红(Venetian Red)以增强肤色的暖润感。
2. 冷调肉色
适用于阴影或特定光源环境。在基础肉色中添加少量群青或钴蓝,或微量翠绿。伦勃朗作品中常见用生褐混合铅白表现冷调皮肤暗部。
3. 肤色差异化处理
- 高加索人种:偏粉调(镉红+钛白)
- 东亚人种:可加入少量氧化铁黄(Yellow Ochre)
- 深色皮肤:基底色用深褐或赭石,配合透明铁氧化物(Transparent Iron Oxide)叠层
二、分层着色技法
1. 底层处理(素描层)
用熟褐+群青或生褐+深红在画布上建立皮肤明暗关系,此时无需追求色彩准确性,重点在形体结构。
2. 不透明塑造层
中号猪鬃笔蘸取厚涂肉色,按面部肌肉走向运笔。颧骨、鼻梁等受光部可加入那不勒斯黄(Naples Yellow)提高亮度。
3. 透明罩染层
用稀释的印度黄(Indian Yellow)或玫红(Rose Madder)在干燥底层上罩染,增强皮肤通透感。鲁本斯常用此法表现血管下的血色。
三、调色进阶技巧
1. 灰度控制
肉色切忌过纯。可通过以下公式调节:
肉色=白色+主色相(红/黄)+补色(绿/蓝)+黑(极微量)
例如:钛白60%+镉红15%+土黄20%+群青5%
2. 环境色影响
- 日光下:添加镉橙强化暖感
- 阴天:混入钛青蓝降低
- 烛光:加入透明铁红(Mars Red)和铅锡黄(Lead-Tin Yellow)
3. 现代颜料替代方案
传统铅白可用钛白替代;镉系颜料可用吡咯红(Pyrrole Red)等新型色素替代,降低毒性。
四、特殊部位处理
1. 嘴唇与指尖
在基础肉色中混入永固茜红(Alizarin Crimson Permanent),边缘用扇形笔柔化。德加常在此处点染未调和色增加生动性。
2. 眼睑与耳廓
这些部位较薄,需透出血色。可用威尼斯红(Venetian Red)薄涂,再以透明土黄(Transparent Yellow Ochre)罩染。
3. 老年皮肤
加入少量沥青色(Asphaltum)表现皱纹,或混入纹理膏(Texture Paste)制造粗糙质感。
五、材料选择建议
1. 白色颜料选择
钛白覆盖力强但易发冷,锌白透明适合罩染。推荐使用钛锌白混合体(如Old Holland的Tit. Zinc White)。
2. 媒介剂搭配
初层用三合油(亚麻油+达玛树脂+松节油),上层用油减缓干燥时间,避免开裂。
3. 避免问题
肉色层过厚易导致后期龟裂,建议遵循"肥盖瘦"原则,逐步增加含油量。
掌握肉色应用需长期观察真实肌肤色彩变化,建议多研究费欣(Nicolai Fechin)、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等大师的色层结构,并结合肤卡进行科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