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鉴别真假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判断,以下是专业鉴别要点及扩展知识:
1. 材质分析
- 透光性:真玉(如和田玉、翡翠)透光均匀,内部可见纤维交织结构;仿制品(如玻璃、树脂)透光过强或呆板,可能出现气泡或流动纹。
- 密度与硬度:和田玉密度约2.95-3.17,翡翠为3.30-3.36,可通过称重法初步判断。真玉硬度高(莫氏6-7),用小刀划刻无痕迹;岫玉等软玉或仿品易留划痕。
2. 颜色鉴别
- 天然玉色过渡自然,带有色根(如翡翠的"翠性");染色玉颜色浮于表面,裂隙处色素沉积,紫外灯下可能显荧光。
- 和田玉的"僵"(白色石性部分)与"皮色"(籽料自然沁色)是重要天然特征,人工染色皮色呆板无层次。
3. 工艺细节
- 手工雕刻线条流畅深浅不一,阴刻线底部可见磨砂感;机雕作品线条生硬,常见平行规整刀痕。
- 仿古玉做旧手段包括酸蚀(表面蜂窝状腐蚀)、烧烤(人工灰皮)、砂轮打磨(不规则划痕),需观察包浆是否自然。
4. 结构特征
- 和田玉典型"毛毡状"结构,打光可见云絮状纹理;翡翠A货具"苍蝇翅"闪光,B货酸洗后结构松散呈现蛛网状酸蚀纹。
- 水沫子(钠长石)等相似矿物需注意:其透明度高但光泽弱,重量轻于翡翠。
5. 仪器辅助鉴定
- 折射仪可测折射率(和田玉1.60-1.62,翡翠1.66);红外光谱仪能检测环氧树脂填充(B货翡翠)。
- 查尔斯滤色镜:部分染色翡翠呈暗红色,但现代染料可能规避此特征。
6. 触感与声音
- 真玉导热慢,握持初期有冰凉感且持久;塑料仿品温感较快。
- 用金属棒轻击,和田玉发声清越悠长,岫玉沉闷短促。
7. 市场常见造假类型
- 石英岩染色仿翡翠("马来玉")
- 合成水晶冒充天然水晶
- 压粉注胶的"阿富汗玉"冒充和田玉
重要提示:高仿技术日新月异,重要藏品建议通过专业机构(如NGTC)出具检测证书。普通玩家可重点观察"料、工、形、神"四要素,避免捡漏心理。古玉鉴别还需结合时代特征(如汉八刀、游丝毛雕等工艺),新仿品常出现工具痕与时代工艺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