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乡的风景》课件设计要点与拓展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掌握风景画构图的基本方法(如三分法、对角线构图、前景中景远景层次处理)。
- 理解透视规律(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在风景画中的运用。
- 学习运用色彩表现季节、时间与地域特征(如南方水乡的灰瓦白墙、北方山林的四季色彩变化)。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实地观察或图片分析,提取家乡风景的典型元素(如农田、古建筑、山脉、河流)。
- 结合速写与色彩小稿,训练快速捕捉景物特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激发热爱自然与生活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风景构图的层次感与空间表现。
难点:如何将主观情感融入客观风景(如通过笔触、色调表达乡愁或欢快情绪)。
三、课程内容扩展
1.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对比:
- 中国画讲究"散点透视"与"留白",强调意境(如《富春山居图》);西方风景画注重光影与科学透视(如康斯特布尔的《干草车》)。
- 可引导学生尝试中西结合的表现手法,如用水墨渲染技法表现现代建筑。
2. 地域特色案例分析:
- 江南水乡: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适合水墨淡彩。
- 黄土高原:粗犷的线条与暖黄色调,可借鉴油画棒肌理表现。
- 沿海渔村:渔船、礁石与海浪的动态构图,注意冷暖色对比。
3. 跨学科联系:
- 地理知识:分析家乡地貌成因(如喀斯特地貌、冲积平原)对景观的影响。
- 文学意境:结合古诗词中的风景描写(如"小桥流水人家"),提升画面人文内涵。
四、学生实践建议
1. 素材收集:
- 拍摄家乡照片,分类整理自然与人文景观。
- 收集本地传统工艺图案(如剪纸、木雕)作为画面装饰元素。
2. 创作步骤:
- 草图阶段:用铅笔勾画大结构,标注光影方向。
- 色彩设计:根据季节选择主色调(如春季嫩绿+粉红,秋季橙黄+赭石)。
- 细节刻画:重点表现标志性景物(如古树、牌坊),弱化次要部分。
五、评价标准
构图完整性(30%):是否体现空间层次。
色彩协调性(25%):色调是否统一且有变化。
地域特征(25%):能否辨识家乡特色。
创意表现(20%):个性化手法或情感表达。
六、拓展资源推荐
视频:央视纪录片《园林》《锦绣记》中的景观美学。
艺术家参考:吴冠中的江南水乡油画、东山魁夷的日本风景画。
书籍:《风景绘画技巧》(杰克·哈姆)、《中国山水画十日通》。
通过本课程,学生不仅能提升绘画技能,更能深度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文化内涵,实现美术教育中的美育与德育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