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下观察和田玉碧玉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专业分析:
1. 颜色表现
- 自然光与灯光的差异:碧玉在自然光下呈青绿至墨绿色,而在强光(尤其白光LED)下可能出现色调偏移。暖光(如黄光)会增强绿色的饱满度,冷光则可能使颜色显灰或偏蓝。高品质碧玉颜色均匀,灯光下无杂色斑块。
- 菠菜绿与鸭蛋青的对比:深菠菜绿在灯光下可能显黑绿色调,而鸭蛋青因含少量阳起石,在强光下会呈现更柔和的粉青色过渡。
2. 结构特征
- 透光性测试:用强光手电侧打碧玉,可见其典型纤维交织结构。俄料碧玉常见絮状或片状结构,且田碧玉结构更细腻,灯光下颗粒感较弱。若透光不均或出现团块阴影,需警惕人工染色或合成材料。
- 黑点与杂质:碧玉的铬铁矿黑点在透光下呈云雾状扩散,为天然特征;若黑点边缘锐利或呈现金属反光,可能是后期添加的仿冒品。
3. 光泽与油性
- 油脂光泽验证:真和田碧玉经抛光后呈现柔和的油脂光泽,灯光下光泽内敛,而玻璃仿制品则反射刺眼光斑。长期盘玩的包浆层在侧光下会形成漫反射光晕。
- 磨砂面观察:未抛光部位在灯光下应显示均匀的毛毡状结构,人工酸蚀处理的表面会出现不规则的凹坑。
4. 特殊光学效应
- 猫眼现象:部分俄罗斯碧玉含平行排列的阳起石纤维,切割成弧面后,灯光下可见猫眼效应。真品猫眼线灵活移动,仿制品的线僵硬或过于明亮。
- 紫外线反应:某些充胶处理的碧玉在紫外灯下会发出蓝白色荧光,天然玉料一般无此反应。
5. 鉴定误区提醒
- 颜色过分鲜艳需警惕:灯光下呈现荧光绿的碧玉多为染色,天然碧玉的绿色带有沉稳感。
- 灯下不观色原则:行业内有“灯玉不看色”的说法,因人工光源会扭曲真实色泽,建议最终判断以自然光为准。
补充知识:和田碧玉的致色元素主要为铁和铬,其含量比例决定绿色的深浅。俄罗斯碧玉铬含量较高,故绿色更鲜艳;且田碧玉因含微量透闪石,质感更温润。灯光检查时需结合放大镜观察矿物解理面,天然玉石的解理纹呈不规则交错,而合成材料的纹路则规则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