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奇石在中国赏石界享有极高声誉,被誉为"天下第一石",其地位可从以下多角度阐释:
1. 历史地位
- 北宋杜绾《云林石谱》将灵璧石列为116种奇石之首,明代文震亨《长物志》称其"石中第一品"。
- 乾隆帝御赐"天下第一石"匾额,故宫博物院藏有30余方清代宫廷旧藏灵璧石。
2. 地质特性
- 形成于8亿年前震旦纪,主要成分为隐晶质石灰岩,摩氏硬度5-7,兼具"皱、瘦、漏、透"四绝。
- 特有"金玉之声"音质,古代制磬原料,1970年出土的殷墟虎纹磬即用灵璧石制成。
3. 品类体系
- 分三大类:磬石类(青黑色,声如青铜)、龙鳞石(鳄鱼皮状纹路)、五彩石(红黄珐琅釉色)。
- 细分有山形、象形、景观等12种形态,其中"龟纹石"纹理精度可达0.1毫米级。
4. 鉴赏标准
- 现代评价体系包含"形、质、色、纹、声、韵"六要素,顶级藏品需兼备"清、奇、古、丑、拙、顽"六德。
- 2019年保利秋拍《灵璧蟠龙》以437万元成交,创当代灵璧石拍卖纪录。
5. 文化衍生
- 发展出独特的"供石"文化,明代林有麟《素园石谱》记载47种供石摆放制式。
- 当代衍生出"三维扫描数字化鉴评"技术,中国赏石协会已建立灵璧石DNA图谱数据库。
6. 产业现状
- 灵璧县现存石馆逾2000家,年产销额超30亿元,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严格限定6镇42村开采范围。
- 2021年颁布《灵璧石鉴评》国家标准(GB/T 40339-2021),设立7级27项量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