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葡萄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技法传承、文化渗透与审美培养的结合,需分阶段循序渐进展开:
一、课程目标设定
1. 技法层面
掌握没骨法与勾勒法的综合运用:葡萄颗粒以没骨点厾为主,表现饱满质感;藤蔓需中锋用笔体现虬劲力道
水墨控制训练:通过水粉比例调节呈现葡萄的浓淡层次(如晴葡萄用重紫,霜葡萄加)
构图法则:强调"一字形""之字形"布局,注意疏密节奏与留白处理
二、文化内涵解析
1. 传统意象解读
葡萄纹样在元代青花瓷中的运用
明清画家徐渭、八大山人笔下葡萄的写意精神
"满架高撑紫络索"的文学意象(贯休《洛阳尘》)
三、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2课时)
1. 笔墨准备
讲解生宣与熟宣的特性差异,演示羊毛笔与狼毫笔的不同表现力
2. 单颗葡萄练习
三笔蘸色法:笔肚淡紫笔尖深紫,侧锋转笔成形
高光处理:趁湿点厾钛白或留纸白
第二阶段(3课时)
1. 成串表现
疏密法则:"三五成簇"分组法
空间处理:前实后虚,上簇下疏
2. 藤叶配伍
老藤皴擦技法:焦墨渴笔表现鳞皴
叶片的掌状五出画法,注意仰偃向背
第三阶段(2课时)
1. 整体创作
题款位置经营:与画面形成"引首""压角"关系
钤印讲究:姓名章与闲章(如"累累硕果"押角章)的配合
四、教学要点补充
1. 常见问题纠偏
颗粒呆板:需训练腕部"滚笔"动作
藤蔓软弱:强调书法用笔,可穿插篆书线条练习
2. 拓展欣赏
对比吴昌硕金石笔法葡萄与苏葆桢没骨葡萄的风格差异
分析当代画家陈家泠的抽象化葡萄构成
五、工具材料建议
1. 颜料选择
传统矿物色:紫金石+胭脂调宫廷紫
现代颜料:曙红+花青调配时注意酸碱性中和
2. 特殊技法
撒盐法表现霜雾效果
豆浆水打底制造斑驳肌理
教学当注重"以书入画"原则,建议配合《葡萄草书歌》等题画诗讲解,引导学员理解"笔底明珠无处卖"的人文意境。最后需强调写生积累,可组织观赏藤本植物生长结构,体会自然形态向艺术造型的转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