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小次郎是一位专注于东亚艺术品与历史文物的资深藏家,其收藏领域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
小次郎对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等大师作品有系统性收藏,尤其注重"名所绘"与"美人画"系列。他通过碳14测定和纸张纤维分析技术鉴定真伪,并研究不同时期雕版印刷的技法差异。
2. 中国高古陶瓷
其藏品包括唐代邢窑白瓷、宋代建窑曜变天目盏等稀缺品种。曾与东京国立博物馆合作,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釉料成分进行比对研究,发现宋代工匠独特的矿物配比技术。
3. 琉球王朝漆器
收藏有18世纪"螺钿堆锦"工艺的宫廷贡品,这类作品融合了中国莳绘技术与琉球本土贝雕工艺。小次郎通过显微摄影揭示了其底层金粉与朱漆的七层叠加技法。
4. 朝鲜白瓷
重点关注15世纪"粉青沙器"转型期的冰裂釉作品。他提出"窑变釉面气泡分布规律"理论,为辨别同期仿品提供了新的鉴定维度。
5. 藏品数字化保护
采用3D激光扫描建立藏品数字档案,使用红外反射成像技术还原掩盖在颜料下的底稿线条,这一方法在《东亚艺术科技保护学报》发表后引发学界关注。
在收藏理念上,小次郎强调"艺术史语境重构",主张通过跨学科手段还原文物所处的技术生态。其2019年策划的"锁国时代的跨海交流展",通过比对中日朝三国的瓷器胎土成分,证实了17世纪隐性的海上贸易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