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奇石百科,专注于文玩收藏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奇石百科 >> 陶瓷知识 >> 瓷器 >> 百科详情

雍乾胭脂红瓷器的特征

2025-09-12 瓷器 责编:奇石百科 7001浏览

雍正、乾隆时期的胭脂红瓷器是清代单色釉瓷器中的珍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工艺特色:

雍乾胭脂红瓷器的特征

1. 釉色特征

胭脂红釉以微量金(Au)为呈色剂,经低温烧成,釉色呈现如胭脂般的粉红色调。雍正时期胭脂红色泽更为娇嫩,有"胭脂水"之称,呈色淡雅柔和;乾隆时期釉色稍深,多见浓艳的"胭脂紫",釉层更显莹润。釉面常带有细腻的橘皮纹,光线下可见层次丰富的色泽变化。

2. 胎体工艺

采用景德镇优质高岭土,胎质洁白细腻,修胎极为规整。雍正器胎体轻薄如蛋壳,尤以直径10厘米以下的小件器物(如杯、碗、盘)最为精湛;乾隆时期器型更为多样,除小件外还出现较大型的陈设器,胎体略厚但依旧坚致。

3. 器型与装饰

典型器型包括菊瓣盘、马蹄杯、玉壶春瓶、蒜头瓶等。雍正朝多见素面无纹的纯色釉器,部分器物口沿描金;乾隆时期盛行结合珐琅彩、粉彩的复合装饰,常见缠枝花卉、蝙蝠纹等吉祥图案。底足处理极为讲究,多为"泥鳅背"式滚圆足。

4. 款识特征

雍正时期多署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工整清秀;乾隆时期常见篆书款,有青花、矾红两种,部分精品器底施胭脂红釉并刻暗款。官窑款识书写规整,民窑"胭脂红"器多无款或署堂名款。

5. 工艺突破

雍正时期引进西洋珐琅料,创制出更稳定的胭脂红釉料。乾隆时期发明"吹釉法",使釉色分布更均匀,并发展出"轧道胭脂红"(在色地上锥刻细密纹饰)等创新工艺。

6. 鉴伪要点

真品釉面有自然氧化形成的细小开片,呈色过渡自然;仿品多色泽呆板,釉面过于均匀。真品胎釉结合处可见自然的"火石红",仿品常人为涂刷氧化铁。雍正器底足露胎处呈糯米白,乾隆器胎质稍泛青灰。

胭脂红瓷器代表了清代低温色釉的巅峰技艺,其工艺在康雍时期由欧洲传入,经景德镇工匠改良后形成中国特色。雍正朝作品以雅致取胜,乾隆朝则更显华贵,两者共同构成18世纪中国陶瓷史上的色彩革命。

本站申明:奇石百科为文玩收藏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唐朝孔雀绿移釉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品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工艺特点。以下是其核心特征及相关知识扩展:1. 釉色特征 孔雀绿釉是以铜为呈色剂的低温铅釉,呈碧绿色调,色泽明艳如孔雀羽毛。釉面常带玻璃质感
    2025-09-04 瓷器 5397浏览
  • 康熙时期的珐琅窑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品类,具有独特的艺术和技术特征。以下从历史背景、工艺特点、装饰风格、市场价值等方面展开分析:一、历史背景 康熙珐琅彩的诞生与清代宫廷对西方技术的吸纳密切相关。康熙
    2025-09-04 瓷器 9246浏览
栏目推荐
  • 镇江博物馆所藏的釉里红瓷器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珍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因其釉下呈红色而得名,工艺难度极高,成品率低,存世量稀少,历来为收藏界所追捧。以下
    2025-08-11 瓷器 4832浏览
  • 清代瓷器瓶身落款是鉴别年代、窑口及皇帝年号的重要依据,其形式多样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下是关于清代瓷器落款的详细分析:1. 款识类型 - 纪年款:常见"大清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以青花、矾红或刻划形式呈现。
    2025-08-11 瓷器 6110浏览
  • 陶瓷工作室命名推荐: 1. 青韵窑——突出青瓷典雅韵味,"青"象征自然与纯净,"韵"体现艺术美感。 2. 素雪堂——"素"呼应瓷器质朴本色,"雪"暗喻白瓷的洁白无瑕,适合高端定制类品牌。 3. 琅玕阁——源自《诗经》"琅玕生辉
    2025-08-11 瓷器 6909浏览
全站推荐
  • 辨别邮票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包括历史背景、版式特征、印刷工艺、纸张材质等。以下是具体方法:1. 历史时间范围 邮票特指1967年4月20日至1970年1月21日发行的邮票,共19套80枚(俗称“文”字邮票)。所有邮票均无志号
    2025-09-11 邮票 8418浏览
  • 选择客厅挂国画还是壁画需综合考虑艺术风格、家居氛围、个人喜好及空间功能,以下为详细分析: 1. 国画的优势与适用场景文化内涵深厚:国画以水墨、工笔、写意等形式体现传统美学,如山水画寓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2025-09-11 国画 7999浏览
  • 油画棒绘画日系动漫风景的技巧与要点:1. 色彩选择日系风格偏向清新淡雅,建议选择低饱和度的颜色。天空可用天蓝+钴蓝渐变,搭配少量群青;植被以橄榄绿、黄绿为主,加入柠檬黄提亮。经典配色组合:樱花粉(R255,G209,217)
    2025-09-11 油画 6819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