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钱币上出现人物或动物形象的情况相对较少,但有几类典型代表值得关注:
1. 生肖钱(压胜钱)
宋代至清代流行非流通的民俗钱币,正面多为十二生肖动物(鼠、牛、虎等),背部常配道教符文或吉祥文字。部分精品采用高浮雕工艺,动物造型生动,如北京故宫藏清代"辰龙生肖钱"。
扩展知识:这类钱币源于汉代"辟兵钱",与五行学说相关,用于祈福。
2. 马钱
宋金时期出现的游戏钱,正面铸有马形图案及马名(如"追风之马"),背面多为对应数值。可能与古代"打马格"棋类游戏有关,目前发现约200余种不同版式。
特例:部分辽代钱币如"大康通宝"偶见单马纹,推测与草原民族崇马习俗相关。
3. 人物类钱币
汉代"四神规矩纹镜钱":部分边缘铸有西王母、东王公等神话人物。
清代"同治通宝"背满文宝源局:极少数样钱带有铸造工匠的签名字样,属特殊案例。
安南(越南)仿中国钱币:如"景兴通宝"部分版别背面铸有持械武士像,反映中国钱制对外影响。
4. 西域地方货币
龟兹五铢钱(公元3-5世纪):部分背面铸有骆驼形象,见证丝绸之路贸易。
于阗汉佉二体钱:少数版别出现马或骆驼图案,融合希腊打压币技法与中亚艺术风格。
5. 特殊纪念币
现代贵金属纪念币中常见历史人物与珍稀动物主题,如1993年"孙中山'天下为公'金币"、2021年"熊猫金币40周年纪念币"。虽非古钱币,但延续了人物动物结合的造币传统。
学术争议点:部分学界认为北朝"永安五铢"上的"土"字纹实为简化鹿纹,源于鲜卑萨满图腾崇拜,但尚未形成定论。现存带明确人物动物纹的古钱币中,约80%属压胜钱范畴,正式流通货币中出现形象的情况多与少数民族政权或特殊历史背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