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人物及艺术特点如下:
1. 李思训(651—716)
唐代宗室画家,被后世尊为“北宗”山水之祖。其青绿山水以金碧辉煌的设色和严谨工致的笔法著称,代表作《江帆楼阁图》(现存为宋摹本)通过石青、石绿的重彩渲染,结合泥金勾线,营造出富丽堂皇的宫廷气息。李思训的山水构图多表现层叠宫殿与烟波浩渺的结合,体现盛唐雍容气象。其子李昭道继承家学,画史并称“大小李将军”。
2. 李昭道(活动于8世纪)
李思训之子,进一步发展青绿技法。其《明皇幸蜀图》(传)以细密笔触描绘蜀道行旅,虽为历史题材,但山石结构与云霞设色已显现出早期皴法雏形。画面中的人物、马匹与山水比例更趋合理,标志着山水画从叙事背景向独立画科的转变。
拓展知识:
技法创新:唐代青绿山水采用“勾填法”,先以墨线勾轮廓,再填入矿物颜料,最后用泥金复勾,形成璀璨夺目的视觉效果。
审美影响:这种风格迎合了唐代贵族对华丽审美的追求,同时为宋代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奠定技法基础。
宗教关联:部分青绿山水与道教仙山题材结合,如《九成宫图》表现人间仙境,反映唐代皇室对长生思想的崇尚。
材料考究:所用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需反复研磨提纯,造价昂贵,故多用于宫廷绘画,现存真迹稀少,后世摹本仍可见其风貌。
唐代青绿山水在美术史上承袭隋代展子虔,下启两宋院体,是早期山水画成熟的重要标志。